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百媚千娇 第11节

      杨宜君提出自己想仔细看看这对玉珏,这对古玉珏本来是韦成吉新得爱物,拿给别人炫耀可以,却从不让人碰。然而杨宜君开了口,他就再想不到拒绝了,甚至因为杨宜君对自己提要求而满心欢喜,一时兴奋地说不出话来。
    杨宜君把玩着这对玉珏,不只是韦成吉,同桌其他人也来了精神,开始与宜君论古书中提及的各种玉器。对此,杨宜君非常配合,就好像她真的对这些金石古物杂说特别有兴趣一样。
    “《尔雅》有云,‘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十七娘看,这就是环。”姓赵的青年给宜君看自己佩戴的玉佩,果然周边玉的宽度和中间孔的直径相当,这就是环了。
    杨宜君揭开一小截衣袖,露出手腕来,是一只碧玉手镯。西南多出美玉、宝石,这样的饰物在西南富贵人家女子身上是很常见的,但杨宜君戴着就不一样了。她能将腐朽化为神奇,平庸装点得盛大,在她的手上一只碧玉镯子忽然就让人联想到了春潮带雨。
    皓腕凝霜雪,春水碧于天。
    “十七郎你看,这玉镯是不是从‘瑗’而来?”杨宜君的眼睛依旧亮晶晶的,听赵家子弟说完后,转头看韦成吉。
    韦成吉还未说话呢,赵家子弟先笑了:“十七娘好聪敏,不过这可说不准,古人重玉璧,玉环、玉瑗之类少见,而且说不定也是从玉璧而来,是一种特别的玉璧。真要说来,玉镯更像玉瑗不错,但这玉镯却是更可能从玉璧而来。”
    “非也,即使瑗、环之类皆从玉璧而来,既已分绝,便不能一概而论。要我说,是十七娘猜的更对...《说文》中言‘瑗,大孔璧也。人君上除陛,以相引’,古时人君尊贵,人臣甚至不得触之肌体,搀扶君王上台阶须得用瑗。这‘瑗’要如何用才能隔绝肌体?想来是君王穿于臂膀,一如如今镯钏。”韦成吉反驳了赵家子弟,他此时真是活跃健谈极了。
    杨宜君听了韦成吉的话笑着歪了歪头,她没有称赞韦成吉对她的赞同,反而又看向刚刚反对她的赵家子弟,略带一点儿抱怨地说道:“赵九郎,你太不懂小娘子了——你怎么这样?”
    不等赵家子弟回答,她立刻转过了头,和同桌其他人说话了,好像刚才什么意思都没有。
    又过了一会儿,杨宜君知道时间差不多到了。果然,杨蔷过来找她:“十七姐,我们去后院看十一姐罢?”
    十一娘杨春华是新娘子,是今天当之无愧的女主角,所有人都围着她转。在傍晚接亲的队伍来之前,堂姐妹去陪伴一番本就是应有之义,没人说得出不是来。于是杨宜君笑着点了点头,向同桌几个公子示意之后,便离开了。
    旁观了全场的令狐熙、令狐如无话可说,令狐如见杨宜君和其他杨家小娘子一起离开,才憋笑起来:“虽然知道十七娘不同于一般女子,但真正见她这样,还是会觉得...觉得真厉害啊。”
    令狐熙比弟弟令狐如内敛不少,没有说话,但感觉是一样的感觉。
    他的视线转到韦成吉那一桌,摇了摇头才道:“娄家那几个的打算算是彻底完了。”
    确实完蛋了,这些人不爽杨宜君,但并不妨碍每个人内心里有某种心思暗暗滋长。他们的厌恶里,其实夹杂了不少‘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呢。所以看到有人真的吃到了‘葡萄’,原本的联盟就不攻自破了。
    这不是宜君多有心机,谋略多么滴水不漏,实际上,这样的小招数由别人来,也达不到这样的效果——只是,只是当她如巫山神女一样倏忽降临,一些原本的想法就顾不得了。
    巫山神女没有青睐凡间的男子的时候,凡间的男子只是肖想她的美貌,得不到也没什么。可当她真的惠临人间,一切就都不一样了,看到她就想不起别的任何事,除却巫山不是云,如是而已。
    不过巫山神女约会过凡间的君王之后就回到了自己的巫山,从此之后种种和她再无关系,杨宜君也一样。出于某种作弄、报复的心理做了刚刚的事后,她很快就将这事抛诸脑后了。这一是因为她确实不在意这种事,二是因为去到后院见十一娘遇到了杨丽华。
    杨春华此时已经妆扮完毕了,大约是天下大乱的关系,这年头等级、礼仪早就乱了,杨宜君看着,杨春华的妆扮分明是旧唐时公主的品级——说实在的,隆重华丽是隆重华丽了,可要说多美,却不见得。满头珠翠和厚得像面具的脂粉,杨春华已经看不出少女的样子了。
    不过,其他姐妹却很羡慕这个姐姐,羡慕她拥有盛大的昏礼,拥有这样的尊荣。
    此时的杨春华从首饰到衣服都很沉重,再加上妆容也很容易乱,所以她整个人就僵坐着。别说是动一动了,就是说话也要禁——怕她脸部动的太多,妆脱了,更怕她说话多了口渴要喝水,而水喝多了...眼下她的样子更衣是不行的。
    所以,所谓的诸姐妹来陪她,也不过就是她在妆奁前端坐,身边有婢女、嬷嬷等人陪着,规范她的举止。而姐妹们呢,则是在她身后的位置,吃吃喝喝、嘻嘻笑笑,间或关心她一两句。
    杨丽华看向宜君,心思转了转,便道:“说来,十七娘你方才似乎是与韦家子弟、赵家子弟一起?”
    杨宜君‘嗯’了一声,然后就不说话了,她和杨丽华无话可说。
    杨丽华说这话却是故意的,跟着就道:“说来韦家、赵家也不坏,只是那韦十七郎、赵九郎...十七娘你却是得好好思量一番了,他们是主枝子弟,却不是家主那一脉,再加上本身并无特异,将来前程恐怕平平。”
    “十七娘,你就是婚姻大事上没多少可选的,也不该选他们啊...不过十七娘你也是难,要说容貌才情,家中谁能越过你去?偏偏没与我做亲姐妹,如此便有些高不成低不就了。”说着,杨丽华抿嘴轻笑起来,仿佛真是姐妹闲谈。
    听她说到这里,杨宜君一下站起了身,旁人都只当是杨宜君生气了,几个姐妹忙要去拉她——今次是十一娘大喜的日子,小姐妹们闹起来算怎么回事?真弄得大了,回头都得受父母管教。
    然而杨宜君却没有顶杨丽华,而是‘义正言辞’道:“十五姐忒口无遮拦了!这是咱们女儿家该说出口的话么?婚姻之属,好没要紧便出口了,实在是、实在是...唉!”
    似乎是很想开口纠正姐姐,但因为对方是姐姐的缘故,又不好说的那么直白的样子。
    杨宜君就差直接说‘你好不要脸哦’了。
    然而这话杨丽华还真没有反驳的余地,播州风气开放归风气开放,却不能否认杨宜君说的那些话是正论!这就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了。
    其他姐妹们何尝听不出这里头的意思,之前怕杨丽华惹怒了杨宜君,事情不好收场。现在不担心这个了,却是反过来忧虑杨丽华受不得气,要发火!
    有一个姊妹就笑吟吟道:“十七娘太严谨了些,这里都是自家姐妹,说点儿体己话也不是什么大事,真要是姐妹私下都不能说这些,那也太无情了。”
    杨宜君‘轻轻’捶了一下这个姊妹的肩膀:“你们到底大我一两岁,说话就是不知羞些!我们这样的女儿家,从来只有躲是非的,哪有自己寻是非的?”
    感谢惜春妹妹曾经的发言,用在此时真是恰好!杨宜君满心欢喜,面上却要做出羞恼的样子,做得不算成功,但好歹算是个意思——跺了跺脚,她就像是受不了这些姊妹一样,跑到隔壁去了。
    终于躲开烦人的姐妹感情交流了,杨宜君舒了一口气。
    她之前就想找借口离开,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理由。杨丽华阴阳怪气的时候,她立刻意识到机会来了,不怒反喜。
    隔壁是个平常待客的小花厅,不过今天这里没有人,杨宜君得以独享这一份安静。叫外面的婢女拿了点心茶水来,她就一边喝茶,一边逗弄挂在窗下的鹦鹉。
    “...如今南吴新君初立,诸王叔、旧臣皆有威信,党派各有,实在难以收拾啊!我也是躲清静,这才回播州的。”窗外不远处有两人并肩而立,正在谈话,说话的人杨宜君认得,是一位去到南吴为官的族兄。
    两人不远不近的,杨宜君安静下来倒也能听清大概。
    另一人就道:“确实是难,不过好歹南吴已被礼法驯服,沈氏又家风甚好,到底不会闹出以下犯上的事来。看看大燕高家、看看蜀中孟家,呵,南梁林氏就不用说了,这几家要是也如沈家一般境况,恐怕早就腥风血雨了。”
    “此话不错,只是新君之危依旧是新君之危啊。如今就是想要收拾局面,重整朝堂,怕是也不知从何入手。”
    第22章 唐末起,天下大……
    唐末起,天下大乱许多年了,四方割据的年月里,大家族子弟分散到各势力做事是常事,这也是一种提前‘投资’。最后不管谁家得了天下,这些大家族都不是毫无根基的。
    杨宜君知道说话族兄的身份,此时再听他们说话,转念一想就明白说的是什么了。因为这个,她想起了什么,一下就笑了起来。
    这会儿廊上挺安静的,只偶尔有仆婢经过。红妃这一笑,还有什么听不到的呢。
    两位族兄一回头,那位去南吴做官的族兄就知道这是谁了,笑了起来:“这、这是十七娘罢?数年未见,也长大成人...”
    之所以一眼认出,不是因为他家和宜君家这一支很近,也不是他与宜君有私交。而是看到宜君之后,就会知道这就是‘十七娘’——哪怕是他这些年远在南吴,也知道族中有个族妹,花容玉貌,是‘播州第一美人’,甚至‘西南第一美人’!
    没办法,就是这种传闻最容易为人‘津津乐道’,他人在南吴,偶尔接到老家信件,也知道这事了。
    世上漂亮的小娘子很不少,但亲眼看到宜君的时候就会立刻意识到她就是‘十七娘’。实在是这般美貌已经超出了想象,她不是‘十七娘’,就想不出‘十七娘’会是什么样子了。
    长得漂亮的小娘子当然有优待,两位族兄也愿意和她说话。听到她刚刚笑,也只是和气道:“十七娘方才为何发笑...早知道十七娘幼承庭训,家学渊源,见地不让男子,是有什么可说的么?”
    说这话的族兄并不是在南吴做官的那位,他是常年在播州的,所以对宜君的了解要多一些。
    他虽然是宜君的族兄,但因为年纪大了一轮多,平素与十几岁、二十出头的播州贵族青年交往不多。可光只是耳闻目睹,他也知道那些年轻郎君们何等‘介怀’杨宜君...男子们希望正妻知书识礼,且止步于知书识礼。
    至于拥有更多见识,那大可不必。
    族兄其实也不喜欢女子能压倒男子,但宜君是他族妹,他又不是那些追求者,这种事他也就是看着而已。对于宜君,他可以客观地判断——这个族妹聪明伶俐、见识非凡,非一般人能相比!
    若是身为男子,肯定是族中重点培养的子弟!
    宜君放下原本逗弄鹦鹉时拿在手上的鸟食,半凭着窗,微微一笑,道:“小妹哪有什么可说的,只不过是方才听到两位族兄说南吴新君之危,想起了‘指鹿为马’的典故...或者,或者这能解眼下之难?”
    两位族兄都不是草包,特别是在南吴做官的那位,即使不是什么高官,那也是官场上混过了!宜君不说‘指鹿为马’也就罢了,如今说了‘指鹿为马’,就相当于说了答案,再倒推原因,自然一下就明白了过来。
    暗自品咂一回,真是越想越清明!真要道好时,却是忽然有人不远不近冷笑了一声:“十七娘在此浑说什么?平日只是姊妹间闲谈,你卖弄也就罢了,今日是族兄们谈正事,你也说这些,要显露自己。”
    “如此举止,幸亏是在自家人面前,不然岂不是要笑死人了?”
    来的人正是杨丽华,她身后还跟了两个平日就在她身边讨好的族妹。此时她理直气壮,端着姐姐的架子,暗自压抑着兴奋,道:“十七娘,不是姐姐说教你,实在是身为姐姐,不好见你如此行差踏错!”
    “女子本就要忌口舌,不好随意开口的!就是真正有才,也要谦虚谨慎。有才而如无才,虚怀若谷,这才是上上!更何况,十七娘你还差着一些,就这样说了,贻笑大方,徒增笑料!”
    刚刚杨丽华听到了族兄与宜君谈话的大半,她其实不太明白南吴的新君之危,也不太懂宜君为什么要那样说,但‘指鹿为马’的典故她是知道的。这一秦末奸臣赵高留下的典故全然是贬义的,说出来就是在骂人——她可不觉得这能做什么好建议!
    因此,她认定宜君这次是犯错了,被她抓住了错处...在她看来,宜君很有可能是平时被人吹捧惯了,自忖是真的有才,这才在傲慢自大之下犯了这个错!
    平日难得有攻击宜君这方面的机会,眼下能打击到宜君最自傲的部分,杨丽华的兴奋都要掩饰不住了!
    “十五姐你真是...”杨宜君真的是不知道该说什么,但她也没有对杨丽华解释什么,她早就知道了,有些人就是蠢笨,是说不明白的!当下,只能摇摇头:“十五姐愿意如何想便如何想罢,只是说教妹妹,还是太可笑了。”
    当下也不管杨丽华的反应,自顾自就走了,一点儿也不把杨丽华放在眼里的样子。
    忽视是比敌对更大的轻蔑,杨丽华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她只能跳脚,根本不可能把杨宜君抓回来教训——说的明白一些,只不过是堂姐妹而已,这样的口角小事,真要上纲上线,才显得杨丽华这样的‘姐姐’不慈呢!
    其实杨宜君也不是真的容不下缺少见识的女子,因为她很清楚,她生活的这个时代和未来社会不一样!资源是有限的,只能优先供给占有优势的男子。女子得不到教育机会,而没有受教育的话,除非是天赋异禀的,不然又能有什么期待呢?
    但杨宜君真的很厌烦杨丽华,不只是因为杨丽华常常针对她,更因为杨丽华明明拥有寻常女子怎样努力都不得到的教育资源,却根本没有珍惜,最终成了这样蠢笨愚钝的样子。对于这样的人,杨宜君倒也不会针对,但确实是耐心欠奉送,从来只当是不存在的。
    宜君走了,杨丽华气呼呼的,很快也走了。
    留下的两位族兄互相看了对方一眼,过了一会儿,原本在南吴做官的那位族兄才赞叹道:“妙哇!好一个‘指鹿为马’,说来简单,却是一言惊醒梦中人!十七娘真是天资非比寻常...这天资可不是读书的天资,而是权御之天资,难得啊!”
    大家族里哪一代没几个读书种子呢?顶级读书天赋不常见,中上之资还是很多的。配合大家族能够提供的优质条件,这些子弟成为博学之辈并不难...但在弄权、实务等等上有天赋的年轻人,那可就稀罕了!
    另一位族兄也叹:“只是可惜了,十七娘不是男子,若是男子,有这般麒麟儿,族中如今还愁什么呢?”
    宜君一个‘指鹿为马’说起来简单,其实相当精妙。历史上的赵高,指鹿为马看起来很可笑,但读史的人真的以为赵高就是个单纯的丑角,就未免小觑天下英雄了——赵高若真那么不济,也不会那么多人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了!
    赵高‘指鹿为马’,本质上只是为了分化其他人,并确定敌我!
    屈服于赵高的人,自然会同意那就是马,反对赵高的人则会说那是鹿。至于中间派,这个时候也不得不做出选择了,而在这种氛围下,中间派更大可能会说那是‘马’。就像举手表决某项提议时,两难的情况下,大家倾向于不举手。
    在赵高已经‘指鹿为马’之后,反对他就是冒头...而做中间派的,本能就会排斥做出头的桩子的!
    而且这么多人都说那是马了,这些中间派跟着掉节操也就没那么扭捏了...一个人卖节操很难为情,但当大家都在抢着卖节操的时候,情况又不同了。
    一旦在指鹿为马的场合确定了立场,日后就很难反悔了!哪怕中间派并不真的忠诚于赵高,也是上了贼船下不来...团结了更多人,确定了顽固派敌人,之后的敌对关系,还从赵高对反对派,变成了‘赵高党’对反对派。
    实在是很妙了!
    杨宜君之所以一下想到这个,还是因为看过一部主角是少年嘉靖皇帝的电视剧——在那个国号为‘明’的王朝中,嘉靖皇帝作为外藩亲王入京承继大统,首先就搞出了‘大礼议’事件,表面上只是争亲生父亲的待遇,实际却是分清了敌我,并且扶持一派斗一派,减轻自己的压力。
    帝王心计不复杂,但确实大巧不工,用来效果极好。
    也正是品出了其中妙处,两位族兄才有那般感慨。
    杨丽华却是不知道这些的,她被宜君离开时那番轻蔑、无视给刺激到了。之后给姐姐杨春华送嫁,脸色都不太好,而这正被母亲梁氏看在眼里,在外的时候不好说女儿,但等到从罗闵部安氏回来,梁氏便叫了女儿到身边。
    “二姐今日是怎么了?明明是大姐的大喜事,却在安家也是这般脸色,忒失礼了!”梁氏用手指点了点女儿,责备道:“娘也知道,你从小就看不上那些小妇养的,你是嫡出娘子,这也寻常...只是今日是什么场面?实在不该这般任性啊!”
    “你爹也瞧见了,说不得又要罚你呢!”
    第23章 杨丽华本就心气……
    杨丽华本就心气不顺,听母亲这样说就更委屈了!
    “娘,我就是再不知事,也不至于在外任性啊!说起今日,都怪杨宜君!”说着,杨丽华便把白天发生的事都说了,其中自然还有一番添油加醋。总之,在杨丽华的描述里,杨宜君格外蛮横无礼,事情都是因宜君而起,而她则是委屈极了。
    梁氏倒是知道女儿与侄女儿不和,估计这话不全是真的,但她肯定是相信女儿的,所以觉得杨丽华的‘添油加醋’,估计都是无关紧要的。
    听女儿这般说,她也忍不住道:“到底是周氏那贱人所出,有样学样,学得一般刁钻!”
    梁氏这般不分青红皂白,除了因为杨丽华是‘亲女儿’外,也有她和周氏关系紧张的缘故...当初杨界还只是播州侯世子的时候,家翁就更偏爱周氏这个儿媳,待梁氏冷冷淡淡的。后来周氏儿女一个接一个出生,她这里却是没有一点儿动静,她就更不如周氏了。
    即使之后杨界治好了身体,他们这一房也开始有孩子,那也都是小娘子,而不是小郎君!很长一段时间里,梁氏身为宗妇,在族中却很抬不起头来!而一些认为杨界要从别房挑选嗣子的族人,觉得周氏的几个儿子最有可能成为入嗣,纷纷讨好周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