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页
现在,太后可以信口雌黄,他们却小心翼翼的不敢随便乱开口。
他们有种预感,言官不获罪的说法在太后这里根本不成立。
为了小命和一家子着想,还是谨慎为上。
皇帝冷笑一声,补刀:朕看,你们恨不得将朕的库房搬空,全部填充国库吧,这样,你们就有更多的好处了。
言官,是皇帝为了自省而设立的,什么时候有了特权,能指着皇帝鼻子喷了?
还真把自己当根葱了。
众御史一吓,看吧看吧,有太后在,皇帝说话都毫不顾忌起来,忒噎人了。
李大人抖了抖脸皮,心虚得厉害,他们可不就是这么想的么?
不然怎么敢说修功德碑费钱?
皇帝不将之前抄家收益入国库,可在他们心里,那就是国库的钱。
陡然被太后和皇帝拿到明面上来说,他们那点肮脏的心思就藏不住了。
怎么可能?微臣等一心为国为民,怎么会损公肥私?
皇上竟然这般想老臣等,实在让微臣等太寒心了。
皇帝呵呵,觉得这群老头子寒不寒心并不重要。
这些御史整天无事可做,找茬打屁最会,第一次看见这些人吃瘪,爽快之极。
柳芸眼睛一亮,特别感兴趣:寒心?你们都寒心了吗?那这官还做不做?
心灰意冷,不想做的话就请辞吧,皇帝怎么也不能让老臣继续寒心啊!
你说呢?皇帝不如就成全这些为云昭奉献大半生的老臣吧!
众御史:
惊呆了,这也能找到话头?
李大人悲愤:皇上,微臣还能继续为云昭鞠躬尽瘁,皇上是君,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又岂有寒心一说?
说着,李大人给了自己一个响亮的巴掌:都是微臣这张臭嘴,太不会说话了。
皇帝:
这转折惊到他了。
柳芸一脸平静,又喝了一口茶:知道就好,总算有一个懂事儿的,不容易啊!
众御史:
太后总拿客气当真话,还能怎么谈?
刘大人:皇上,太后,这功德碑
他还能想起最初的话题,真是太不容易了。
柳芸嗤笑:功德碑怎么了?哀家又没有花国库的银子,还不能自己修了?
至于劳民,呵呵,哀家三倍工钱,找的人更是大兴土木的高手,会用最省时省力的办法修建功德碑。
跟你们何干?
第475章 不是一个借口
柳芸眼神微凝:莫非朝廷的俸禄发得太多,让你们这群当官的吃饱了撑着,整天没事儿就盯着皇宫这块地儿?
花自己钱还要听你们在这瞎嚷嚷?
有这时间还不如身体力行的去看看,哀家让人修的功德碑到底有没有劳民?
皇帝冷冷的扫着这些人:身为御史,不调查真相,不清楚事实,进宫就你一言他一语的,能让朕没机会插话,还真是能耐。
大过年的,你们不想好好过日子,朕还想呢
众御史:
怪不得皇帝死活不将抄家收益入国库,除了防着户部以外,只怕还能光明正大的用自己的银子。
那劳民伤财的理由,确实就不成立了。
三倍工钱,他们就算没去现场,也知道帝京城的老百姓有多趋之若鹜。
稍微有点力气的都会去试试,只要找人的地方需要,他们就能上,劳不劳的,从一开始就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
柳芸补刀:诸位大人身为言官,都做了些什么?难道不该在家反省反省?
皇帝,若是这些官员觉得俸禄太多,就降一些吧,免得总有些人吃饱了撑着,没事儿找事儿。
御史们一吓,都慌了。
如果全云昭的官员知道俸禄陡降是因为他们这张嘴,日子还能过吗?
大家在同一条船上呆了这么久,谁不知道谁呢?
就算大部分人都不靠那点俸禄过日子,可真要被人弄得少了,也跟死敌没什么区别。
到时候,他们的亲戚朋友,夫人娘家估摸着都没脸出门了,很容易被人扔烂菜叶子泼洗脚水。
那场面,想想都要命。
皇帝乐了,看着一群脸色发绿的御史:你们觉得呢?不如降一降,省下来的钱可以做更多利国利民的好事儿,这也是一番功德。
朕还不至于贪你们这点。
他当然明白,母后这么说不过是为了堵御史的嘴。
并非真的要降俸禄,那不现实。
不仅会让文武百官暴动,还可能刺激得当官的贪得更厉害。
现在云昭将遭遇大难,经不住这样满朝树敌的动荡。
众御史脸色变来变去,成了调色盘,这是贪不贪的事儿吗?
刘御史是几人中年纪最大的,这时就得担起应有的责任:皇上息怒,微臣等有一大家子要养活,降了俸禄,唯恐饿死。
若是云昭百官的家人有人饿死,于皇上的名声无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