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53页

      “夫人......”
    “小殿下......”
    “自打娘胎里身子就不好......”
    “你是那个能拯救魔族之人......”
    无数声音从远处传来,钻入她耳中,如魔鬼喁喁私语,将人心搅乱。她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的。仿佛长达数十年的人生,不过是一场长梦,既无法做下去,也不能就此醒来。
    她蹙着眉,仿佛问别人,又像是问自己。
    “我是谁?”
    “轰隆——”一声,窗外的雨越发狂急,声声急促追打窗檐,仿佛要将天地摧毁。
    “我是谁?”她再一次追问。
    惊雷响彻云霄,“砰”的一声,小几前的杯盏似乎为这雷声所震,摔在地上掉了个粉碎。雨水变得遥远而绵长,不知何时,天地安静了下来。
    银白电光惊鸿一瞥,照亮了榻上女子的脸。
    她抬起眼睛,似是第一次看清楚周围的模样,目光冷静而清明。
    “我是......”
    “杨簪星。”
    ......
    同样紧闭的门窗,屋子里,病榻上的年轻人神情平静,眉宇间淡然又秀美。
    药香袅袅,如看不见的牢笼,将人束缚其中。
    榻上人却神情平静,既没有被病痛折磨的痛苦,也没有半分迷惘。他眼神寂然,沉默地凝视着窗外,过了许久,终于闭上眼睛,淡淡开口。
    “一切诸行无常,一切诸法无我。”
    ......
    血从体内汩汩地流出来。
    生机在逐渐消散。
    外头是人杂乱的脚步声,夜色掩映的丛林里,有人在大口大口地喘气。
    强盗抢走了她的金银,砍伤了她的身体,女人倒在地上,身上、唇角不断地涌出鲜血。生机慢慢从身体消散,濒死的气息逐渐侵袭上来,令她忍不住本能地生出一股恐惧。
    一股对死亡的恐惧。
    簪星抬头,树枝的间隙中,隐约可见晴朗星光,芒寒色正。
    她微微叹了口气。
    无法用上力气,也无法改变眼前的情景。这里与幻象不同,不是看穿了真相,一切就能回到原地。
    她变成了呱呱坠地的婴孩,变成了雪鬓霜鬟的老人,变成了缠绵病榻的少妇,变成了风中秉烛的旅者。每一个都是她,每一个也都不是她。
    这里经历的一切都很真实,一生从始到终,仿佛一辈子般漫长。一日就是一日,一年就是一年,人在其中生活,欢笑与泪水,离别与相逢,总是格外真实。
    起先她还能知道自己是谁,明白自己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可一日日过去,成为婴孩、老人、少妇、旅者的时间,竟比成为“杨簪星”的还要多。这里没有宗门、没有魔界,没有阴谋算计,也没有血流成河的战争。这里和平而安宁,而她只需要吃身而为人的苦头,无数红尘众生的苦头。
    佛教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之苦。
    她在那个夏日的午后,病榻前的小几前,无意间发现了一只白色的平安符。病魔没有说谎,他给的平安符能祛除人的疾病苦痛。于是那一瞬间的苦痛凝滞中,终是令她的识海找回了一丝清明。
    簪星终于明白了过来。
    所有的修士,修仙修至高处,总有对道心的考验。她从前看过许多这样的桥段,无数次考验中,能否坚持自我,不会为人间的繁华所惑,中途离场。
    五轮塔也是一样。
    但它似乎又不一样。
    它无需试炼者在无数轮回中坚持本心,譬如此刻,簪星已经明白这一切皆是虚假,而真实的死亡之感仍旧触手可及。佛塔似乎只要前来试炼之人在三十六道中轮回,体会有情众生之苦。
    每一次体验都很是真实,每一次痛苦也无法逃避。
    她即将要死去了,即将开始下一世,簪星心里明白。她不知道这轮回将要持续多久,轮回中的一世在现实中又是过了多久。想来过去来五轮塔试炼者,皆是如此。那些试炼者进入此塔,或许有人会在这无尽试炼中迷失本性,渐渐忘记自己的性命,忘记自己修仙的初衷。或许也有人坚持到最后,体会芸芸众生之苦过后,通过试炼。
    皆是佛塔之意。
    簪星垂下眼睛,她快要死了,死前只觉如同变成一片羽毛,逐渐轻盈,意识在渐渐散开,融进这片夜色。
    血色里,簪星眼中掠过一丝担忧。
    不知顾白婴他们怎么样了?
    第二百八十三章 诸法无我(2)
    榻上有男子坐着,气息微弱。
    这人已经快要死了,临死前儿女亲人围在榻前。榻前的烛灯微微摇曳,灯芯只剩短短的一点,眼看就要熄灭了。
    亲人在榻前流泪不舍,男子却只看向烛灯里的灯火,微微皱了皱眉。
    顾白婴终于清醒了过来。
    这应当是他经历的第四世了。
    前三世,他变成了婴孩、变成了病者、变成了老人,每一世都过得相当艰难,每一世的一切也相当真实。
    这种真实大到阴晴月圆,小到吃食用度,身边的人,心中的感受,与现实中一般无二。有时候他成了女子,有时候又是男人,每一世一开始他都不会觉察到任何不对,直到生命快要终结之时,渐渐发现端倪。
    他记起了自己的名字,也清楚了自己为何会来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