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78页

      女儿捡回来的男孩不停给他惹事还打乱他的计划。
    本来柳神婆突然重病已经让他糟心,结果现在直接死了,白肃不知道柳神婆和白易远说了些什么,有没有关于女儿三劫的事。
    他来不及处置白易远,又收到王佐山的死讯。
    王佐山死了,对白肃来说忧大于喜,他没想到余存卓这么快就出手,王佐山死前有没有卖了他?
    最初白肃锁定王佐山,纯粹是巧合。
    王佐山欠钱还不上,他被白家逼债走投无路,不知道从哪要到白肃的电话,他说了自己的窘迫请求白肃帮忙。
    白肃肯定拒绝了他,后来转念一想,他可以利用王佐山把白璃引去雨市找到余音宛。
    为了计划白肃先调查余音宛是否在雨市,最后费了一番功夫敢确定余音宛在灿星驻唱的消息。
    王佐山是个头脑简单的人,白肃为了博取他的信任,特意找了之前的老伙计牵线搭桥,他用变声器主动联系王佐山,还把自己打造成白璃的仇家,他答应帮王佐山还钱,前提是王佐山要想办法把白璃留在雨市几天就好。
    他谁都不信,但他相信白璃对余音宛的执念。
    后来的事不完全脱离他掌控,余伍死了,最坏的结果是白家会被余家刁难,只要白璃能搞定余音宛,白肃不怕余家降罪。
    所以白璃没有回分城,他选择纵容,全权交给女儿。
    没人看出他的伪装,白肃一退再退,装作对雨市发生的事毫不知情。
    实际上他年轻时结交许多过命兄弟,仰望他的人不在少数,他能确定余音宛在雨市,其他消息自然而然来到白肃手中。
    当然,他没有对任何人透露驻唱方念妍就是余家失踪的大小姐余音宛。
    要说对他最大的影响除了白易远,那就只剩余存卓了。
    白肃手握监听器,他有资本和余家其他兄弟结盟,他必须尽快拉下余存卓,他还需要一个契机让余音宛顺理成章回分城。
    必要时他会学白家祖先,不惜一切代价达到目的。
    哪怕白璃有朝一日得知真相会恨他。
    ....
    余家可以结盟的人剩下老三余存庭和老五余存府。
    失去儿子的余存辛已经不能作为战斗力。
    这两个男人是白肃看着长大的,余存庭在公司能力一流,可惜脾气太暴躁,沉不住气。
    老五余存府恰好和余存庭相反,他过于沉着冷静,圆滑温顺,看不出任何野心,他也很听话,余存庭十分信任他。
    目前余家公司股权可以和余存卓抗衡的人只有余存庭,白肃打算抽出时间和余存庭谈条件。
    不成想老五余存府先一步找到他。
    ...
    余存府是余家最小的男人,他和妻子孕育了一儿一女,几年前从余家大院搬走买了一套高级公寓。
    乍看他是人生赢家,掌管余家财务大权,老爷子死前还留给他两家子公司,生活中他儿女双全,妻子待他极好,两个人相敬如宾,琴瑟和谐。
    不过白肃很清楚,余家男人没有一个是善茬,余存府能找他必然有事。
    他爽快应约,也想看看老爷子最小的儿子到底藏了什么心思,是敌是友。
    ...
    余存府的手下每天会以客人身份去灿星消费,前几天还看见白璃和余音宛出双入对,昨天晚上余音宛没去灿星,今天雨市警局出了大事,余存府认为是时候了,他要拉拢白肃。
    年轻时他和白肃碰面较少,但老爷子经常提起白肃。
    白肃深得老爷子信任,他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拿到讨债的工作,二是煽动老爷子赐婚。
    余家对资金流水控制欲极强,说白了他们有钱是余家人一起挣,没钱也是余家人一起扛,这方面意外和谐。
    借出去的外债也是由余家自己培养的打手回收,压根和白家没关系,白家的工作是余家保安,全靠余家施舍救济养活。
    老爷子为白肃破例,将讨债的工作全部交给白家去做。
    不仅如此,白家可以拿抽成。
    第二件事是余存府最佩服的。
    老爷子对白肃的喜欢令人匪夷所思,轻而易举答应白肃和余家联姻的要求,白璃还没出生,老爷子就指腹为婚把大哥的女嫁出去了。
    门铃响了,余存府收起回忆起身开门,他领白肃上了二楼茶室。
    余家男人共同爱好是喝茶,买完房子余存府特意挑了一件朝南的房间用作茶室,当时为了庆祝他乔迁,余存卓还送了他一套不菲的茶具。
    事过境迁二哥性情大变,想来余存府唏嘘不已。
    练武之人不喜欢说废话,白肃看他一脸悠哉,坐下后干脆问道:“找我什么事?”
    “肃哥不是个急性子啊。”余存府说,“你的耐心是不是全给白璃了?”
    白璃是白肃掌中宝,他爱女儿的程度不亚于余存辛爱余伍。
    “余存府,你二哥害的白家兄弟丢了工作,我愿意见你不代表我会陪你喝茶聊家常。”白肃气势很足,他身材强壮,老了后没有放弃锻炼,不笑的时候给人一股强烈的压迫感。
    白璃走后二哥刁难白家,余存府不会替二哥辩解,他看起来十分遗憾道:“白家的遭遇我深表同情,家主的决定和我无关,或者说二哥现在做的所有事都不会再过问我们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