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01页

      卡卡西已经从刚才震动的情绪中缓了过来,不论我的猜测是真是假,不论阿飞的身份到底和带土有没有关系,他都会去确认。
    在此之前,他不会贸然说信,也不会直接排除掉这个可能性。
    “如果是他都话,「晓」的目的又为何?”卡卡西回忆着过去带土的实力,“想要修改这个石碑,是一个大工程,不是一般人、也不是一时间能完成的事情。”
    鼬哥思考了一下说道:“如果是宇智波族内的事务,就不可能一点痕迹都不留,我从来没有在任何渠道里听说过这件事。”
    我起身,将柳叶刀收了回去。
    这个石碑上有着完完全全的精神性查克拉。
    而且不是死水一潭,其查克拉状况是在其内部不断循环的,这个石碑就像是一个有生命的物件一样。
    也正是因为这样纯粹的精神性查克拉——纯粹的和写轮眼一个波长的精神力,所以才会让宇智波一族的写轮眼所解读,而且精神力越高、写轮眼规格越高,解读的内容也就越多。
    我脑中灵光一闪,我突然意识到这种绝对纯粹的精神性查克拉不是一般人能够制造出来的。
    因为大部分的人都是灵与肉的结合,也就是精神力与身体生命力的结合,从六道仙人开始就是如此。
    但是,从世界设定上来看,却是有两个例外。
    那就是因陀罗和阿修罗!
    前者继承了完全的「仙人的精神」,后者继承了完整的「仙人的身体」。他们俩的前代是拥有双重力量的六道仙人,他们与其他人结合之后留下的后代也不再是绝对纯粹的精神或身体。
    精神力与生命力的关系从“或”变成了“和”。
    从这个角度来进行推测的话,这个石碑根本不应该叫做「六道仙人的石碑」,而应该是「因陀罗的石碑」。
    我突然感觉到了一种微妙的荒诞,隐藏在这个热血漫之下没有表现出来的东西究竟还有多少?
    为什么因陀罗的名号会在流传中逐渐变成了六道仙人?
    只是一个意外,还是说另有隐情?
    而且,既然六道仙人那样出名,他的俩儿子怎么就好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一样。
    因陀罗是离家出走也就罢了,阿修罗可是继承了忍宗。
    话说回来,忍宗后来就发展成这样了?
    “这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改变。”我摆手,“甚至不是十年二十年,至少是要以百年为单位的,这里的痕迹很老,非常老——”
    而且,我总觉得改变这个石碑非一日之功,在斑爷朱迪(柱间爱称)、佐助鸣人之前,肯定也有过其他查克拉转世,黑绝一定也做过尝试。
    从原则上来说,月之眼计划越早,这些查克拉转世从血脉上来说就和因陀罗、阿修罗这一对兄弟的血脉越相近,也自然越容易开写轮眼。
    只是,黑绝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制造两族之间的仇恨,把控忍者、忍宗的发展空间。
    如果忍者不是战斗的工具,那么忍者之间争斗就不会如此频繁。如果忍者不需要依附于其他势力和贵族的话,那么那些矛盾就不会从最一开始就具有不可调和性。
    大陆上的贵族需要忍者家族、忍者村落之间的对立,否则他们难以拿捏忍者们。
    他们绝对不会容忍,多年前忍宗的独特地位再次出现。
    而这个角度是符合黑绝利益的,所以他会推波助澜。
    在战争中,宇智波的开眼率是最高的,反倒是木遁地觉醒更为麻烦。
    “那就是在木叶成立之前。”鼬哥的脑细胞消耗着,一点点摸索着答案,“意在宇智波,修改石碑的唯一目的,就是要族人跟着石碑上指的路来走。”
    他打开自己的写轮眼,因为一次几近死亡的经历,让鼬哥的精神力达到了「万花筒写轮眼」这个规格的顶峰。
    同时,和他同源的佐助那种临近万花筒的查克拉也在场——所以鼬哥除了他过去就看到的,要利用同血源、同传承的眼睛来拯救光明、解除写轮眼不可逆转封印的提示之外,还多了一句「轮回之月」。
    在知道答案之后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轮回眼和无限月读的大意。
    有这个东西更多的就是吸引看到的人去追寻接下来的真相,去探索石碑上后面还未显示的东西。
    这种好奇会敦促万花筒写轮眼的拥有者去制造并移植另一对能够开启下面一道门的眼睛。
    在打明牌的情况下,这样的暗示意味实在是有些明显了。
    “外人吗?”鼬哥问我。
    如果是族内的更改,那么就可能是要对后人进行正确的引导;但如果是外人……
    “是外人。”我肯定道。
    时过境迁,这件事已经无从考证,自然我说什么就是什么了。
    第115章
    宇智波族地的后续猜测按下不表——主要是也没什么表的。
    他们倒是有天马行空的猜测,但是我本身已经确信了结果。而且,等到要出来的时候,他们看我的眼神明显也奇怪了起来。
    虽然之前也知道我的身份神秘,但是也没想过竟然会这么诡异。
    简直一想就像是老妖怪似的。
    石碑几百年前就被改过了,而我说的是太久没回来结果现在才发现的意思。
    这么一想,我的“太久”究竟是有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