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65页

      人们成为启示者之后,学会的第一个仪式,通常就是【流动的风】。但是实际上,在真的走入启示者道路之后,人们却会忽略这个仪式。
    因为这的确没什么效果,不管在战斗上,还是在其他什么地方。这是个鸡肋的仪式,只是因为无害,才成为启示者们的第一课。
    但是西列斯却并不这么认为。
    他想到拉米法城难熬的冬天和湿热的夏天。如果将【流动的风】这个仪式与季节气候结合起来,那么……一台冷热皆宜的电风扇?
    西列斯觉得这是个相当有意思的想法,并且有很深的挖掘潜力。
    不久之前,他曾经在深海梦境中思考“可自由操纵的梦境”对于人类的意义。他曾经在地球游玩过不少网络游戏,他知道这种场景对于人类来说其实是个非常有趣味的地方。
    启示者的力量同理。只是如今的费希尔世界的人们,还没意识到这一点。
    西列斯想了片刻之后,便将那个最初将他引向这个课题的想法说了出来。他说:“如果将冬天的树叶制成标本一直保存着,那么等到夏天,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流动的风】来乘凉了?”
    格伦菲尔愣了很长时间。
    直到西列斯认为这个猜测是不是太异想天开了,格伦菲尔才突然跳了起来。他们原本是隔着办公桌面对面坐着,而现在,格伦菲尔激动地跑到西列斯面前,用力地拍了拍西列斯的肩膀。
    他大声说:“这简直是一个……天才般的创意!不,跨时代!你会改变这个世界,西列斯!听到了吗,你会改变这个世界!”
    西列斯:“……”
    他默然望着格伦菲尔,稍微有点不知所措。
    格伦菲尔此刻也没理会西列斯的表情和想法,他自顾自踱着步子,喃喃自语说:“是的,是的……各种仪式,这有很多可能性……还可以搭配那个魔药……衣食住行……”
    他突然停下脚步,他转过身望着西列斯,目光中带着一种猝不及防的错愕。他说:“不可思议。直到现在,我才突然意识到,原来启示者的仪式拥有这么多的可能性。”
    西列斯说:“这是应用层面上的问题。”
    “不,西列斯。”格伦菲尔十分严肃地说,“这是思维层面上的问题。”
    每一个启示者都知道【流动的风】这个仪式的存在。但是,没人会想到人们可以用这个仪式来取暖或者来乘凉,即便他们自己也饱受拉米法城气候的困扰。
    西列斯顿了顿。
    他大概能明白格伦菲尔的意思,但是,对于一个享受过空调和暖气的快乐的地球人来说,他不认为这是什么值得夸赞的事情。
    只是他的懒散让他想要利用一切可开发的工具。
    不过他也知道,如果他再谦虚下去,那么格伦菲尔说不定要跳起来敲他的脑袋了。
    于是他便说:“不管怎么说,老师,启示者的仪式的确有相当可利用的空间。我们可以试着开发这些可能性。”
    格伦菲尔不满地瞧了瞧西列斯,他嘀咕着说:“哦,西列斯,你永远这么平静镇定冷淡理智。”
    西列斯保持着默然。
    格伦菲尔就笑了一声,他说:“是的,我明白你的意思。”他也慢慢冷静下来,“这些仪式的确值得利用,但是想要推广向全世界的话,仍旧需要很多次的尝试。我们也没那么多的启示者。”
    西列斯点着头。
    他同时也惊叹于格伦菲尔的敏锐,因为,他可没提及将这种应用方式推广向全世界的事情,但是格伦菲尔却已经意识到了。
    应该说,这世界上的聪明人本来就很多,只是他们很难跳出自己思维的局限性。
    而西列斯恰巧不同。他的灵魂拥有着地球文明的底色。
    格伦菲尔又重新坐回了自己的椅子,他仍旧夸赞说:“不过,对于一些生活穷困潦倒的启示者来说,你这个主意可以说是相当不错。
    “就拿这个取暖或者乘凉的事情来说,【流动的风】的确是个相当适合的仪式。毕竟其他的仪式,比如【火的灰烬】,可以用来复现出火苗。不过这收集和保存不怎么方便,还有点脏。
    “但树叶就不一样了。随处可得,并且可以随身携带……这太奇妙了。我将这个仪式放进启示者入门课程的时候,还没考虑过这种可能性。”
    西列斯说:“但是,树叶的保存也需要一些特别的关注。”
    “那倒也是。”格伦菲尔想了想,不禁这么说,“不管怎么样,这个想法就已经相当有意思了。我认为这会是一个非常令人赞叹的课题。
    “如果你能更进一步扩展这个仪式的适用范围,那么你收获的名誉可能比‘复现自我’的仪式来的大得多,毕竟普通人也会需要这类仪式。”
    西列斯点了点头,他说:“正是因为这样,我才会提出这个课题。我认为,启示者的力量不应该局限于自身,也应该在更大范围内应用起来。”
    文明的发展远比个人武力的提升重要得多,西列斯对此心知肚明。
    况且,过去一段时间里,他了解到西城居民对于过冬的需求,自己也亲身体会过拉米法城冬天的酷寒——甚至因此生了场小病——他同样从报纸上,了解过冬季的雪灾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有人因为这样的严寒而过世,这已经是报纸上屡见不鲜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