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页
但一旦在举人身份之时当官,那就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升迁了,是不能再参加科举考试一步登天的。秀才也是如此,一旦进了衙门谋职,哪怕只是当个师爷,你也不能再参加科举考试。不过若只是收学生得点束脩过日子,这无所谓。举人亦是如此。当先生可以再参加科考,当官不行。
即使如此,大部分人在考中举人之后,也多是在当地省,县,镇谋求一个官职,若是能力出众,也不是没有升迁的希望,就是比参加科举更慢而已。
但这也是绝大部分的举人所选择的一条路。
也有部分举人选择入书院当先生,亦或者自开书院等。像夏文泽的先生,他就是在考中举人无望再考之后,便入了书院当先生。也算给自己留的一条后路吧。
但其本身的举人功名身份给他带来了一部分人脉,因此才会在夏文泽出事的时候尽力为其谋求个最好的赔偿结果。
另外就是上窑村赵氏的那位老举人了,本身考中举人就是掉尾巴的情况,在县城谋了个主簿的九品小官职,但为人刻板不懂人情,干了十几年也还是主簿,当时的县令想要提拔自己的友人来当主簿,赵氏那位老举人倒是聪明了一回,自请了。
因此在当时很得了县令的一番青睐,以及其友人的好感。
赵氏老举人虽说因为自身的原因没有升迁过,但当时的人脉尚在,因此哪怕赵氏一族在有了那位老举人之后便一直在村子里蹦跶,及老举人归村后也还在继续作,其余村里人也无法,不看僧面看佛面。
惹不起。
当时赵氏那位考中举人之后,其余人也不是没想过让其收学生,毕竟举人先生与秀才先生,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他吊车尾考中举人,他也是举人,学识比不比得过老秀才暂不说,其人脉好啊,认识的举人老爷多,到时运气好,随便得一个举人老人的赏识指点,说不得自己也能有望中举。
但那位当时直接跑县里去了,根本没有收过一个上窑村的学子,也就他直系的小辈有一个跟在他身边,但那位到了县里被花花世界迷了眼,再无寸进。
赵氏老举人当时也因着官职的事无心再教,便一直这么耽搁了下来。
之后他自请归来,也没有办自己的族学,而是在族里挑了几个好苗子。
夏氏当时为何那般看中夏文泽,就是因为夏文泽的学识比那位老举人不知道要好多少,不出意外,考中秀才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即使举人,也是很有希望的。
可惜世事弄人。
夏文泽之后的夏文臣,就是他们口里的德鑫哥,德鑫是他的字。他是最有希望考中举人的,可惜,考了几回都没得中,估计希望不大了。
夏文泽没再问,心里却跟孟一宁几乎是同样的想法,夏文臣已经连续参加三次考试都未曾中举,考中举人的希望并不大。
三人又说了会,夏有便赶着去镇上买肉。
直到回到家,夏文泽也没怎么出声,孟一宁也没去打扰他。这件事他帮不上忙,就像他哥说的,皇权至上的时代,他个人武力值再高,只要他做不到肆意滥杀打骂,那就只能作为底牌,作为威慑。
对于上窑村现在的现状起不到任何效果,即使他将美食城跟百货超市建立起来了,也只能让大家的日子稍微好过点。可如果他不帮他哥哥攒到军功,夏文泽没考上秀才,单靠他个人武力值,到时美食城与百货超市觊觎的人不要太多。
他能打得了一个两个,还能将所有来觊觎的人都打了杀了?
或许太有钱的还看不上,但赵氏的人一定会想办法参一脚。
他能去将赵氏的人都打一顿?这个倒是可以,但打完也没用,有了利益在前面吊着,总有人会愿意冒险的。
硬的不成来软的。
就像夏家,朱英两口子没来他们跟前来晃了,但夏斌跟夏文泽两个哥哥不都来他家干活了?你能将人赶走吗?
不能,夏文泽想要科举就是他最大的软肋。
他可以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但不能不顾虑夏文泽。
一个名声不好的学子,无法容人的考生,即使科考成绩再好,最终也会得不到太好的升迁机会。
何况世人大多好了伤疤忘了疼,只要可怜的人再装得更可怜一点,就能得到很多人的同情。
就好比赵氏一族,人家的确是蹦跶,但你能说就将人赶出村吗?
不能。
人家只是膈应人恶心人,但旁的事没做,且人家也只是恶心膈应个别人家,还没有针对整个上窑村除赵氏之外的人。
就像打井这事儿,最后妥协的一定会是村长。
孟一宁一边热猪食一边摇头,最好的办法就是夏氏或者孟氏也出一个举人,一个年轻的举人,可不是赵氏的老举人能比的。
到时上窑村的现状就能很明显的被改变,现在烦恼也只是烦恼。
夏文泽进到厨房接过灶台上的猪食盆子,“我去喂猪。”
“去吧,中午我煮点婆婆丁粥,再做点土豆丝卷饼,弄点拌菜。”孟一宁淘好米放进锅里,一边跟夏文泽说道。
夏文泽没有意见,“行,抓点酸萝卜出来?”
“可以。”将锅盖盖上,孟一宁将火给引燃,刚放了些柴火在灶里,位面交易器就提醒他有人留言给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