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页
便是族里有人考中了贡士,也只关了府门,一家人热闹了,庆祝了一番,第二天,天一亮,府里又归于平静,该干什么干什么了。
京里热闹了几天,就归于平静。
隔天,虞幼窈陪着表哥施针完了,回到窕玉院就到了隅中。
春晓过来禀报:“宋世子过来了,老夫人请您过去一趟呢。”
虞幼窈淡淡点头,回房重新换了一身衣裳,这才带了春晓一起去了安寿堂。
宋明昭大约是真承了的虞府“救命”恩情,将虞老夫人当做了半个祖母在孝敬,这两年也时常来虞府走门。
加之,这两年朝野上下也不太平,世交之间联系也更紧密。
宋虞两家的交情,也比从前更也好了些。
虞幼窈作壁上观,已经见怪不怪。
只是宋明昭来者客,家里需要有人出面招呼,祖母是长辈,江姨娘还没扶正,到外头代表家里走门倒也无妨,可这正经待客,却是不够看了。
表哥也是男儿,作陪是少不了的,可作陪归作陪,招等人的活儿,还得女眷出面。
这个家明面上还是她管着,家里来了客人,也理应由她出面。
虽然她长了年岁,也到了讲究男女大防的年岁。
不过大周朝,没有那等需要躲着外男,不能冒面的习俗,男女大防在长辈跟前,也是合乎礼数的。
便是在外头遇到了,只要身边跟了持重的嬷嬷,不私底下接触,互相见礼也是常有的事。
虞幼窈烦也是烦这一点。
等到了安寿堂,周令怀已经到了。
虞幼窈先看了表哥,这才上前和宋明昭见礼。
宋明昭注到这一点,目光深了深,虞大小姐穿了一身天青釉,细致纤柔的身段儿,在腰间轻盈一束,像极了他前几日偶然得到的一樽汝窖天青美人瓶。
姣好曼妙,无一处不美。
汝窖工艺已经失传了,这樽美人瓶世所罕见,独一无二。
宋明昭看到了,黄绿色的茜草纹,从柔韧纤细的腰间,攀延往上,在胸前倏然绽放出一朵黄色的蟹爪花。
明净、纯澈、婉媚和高贵。
再过一个多月,虞大小姐就满了十三岁了。
宋明昭垂下眼睛,手指轻轻摩挲着腕间的长生结:“今次会试的策题,朝廷只出了【江南】二字,很显然皇上对江南的容忍,已经差不多到头了。”
虞老夫人一边捻了佛珠,一边微叹道:“这一幕,与三年前何其相似?!”
三年前,久不涉足朝堂的皇上,破天荒在殿试策题上,出了“治藩”二字,令出身世家的子弟们,顿时缩了手脚,连真实的水平也发挥不出,由此揭开了“幽王一案”的序幕。
这一惊大弥案,将朝野上下都牵扯了一道,甚至还牵扯出了,李其广谋逆案,宋修文一案。
如今江南二字,也不过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还有浙江。
还有剿倭灭匪。
层层深入,这场风波将是一场可怕的硝烟,会弥漫整个朝堂,这安生日子,怕是没几天好过了。
虞老夫人瞧了周令怀:“若浙江再一次以水师威胁朝廷……”
周令怀淡声道:“与虎谋皮,终受反噬,浙江都司已经掌控不浙江的局势了,浙江乱局已定。”
虞老夫人垂下眼睛,轻捻了佛珠。
屋里气氛有些凝重。
宋明昭搁下了茶杯:“我今儿特地过来,是有一事相求。”
听了这话,就连捧着茶杯,垂了眼睛的虞幼窈,也不禁抬了眼睛,看了宋明昭一眼,实在有些好奇,到底是什么事,竟让宋明昭求到了虞府。
第557章 近水楼台
虞老夫人好奇问:“什么事说来听听。”
没一口答应,也没说不答应。
宋明昭也没再卖关子,开门见山道:“接下来,殿前复试,殿试只考策题,不考经论,我于策题并不精通,便想借了虞府贵地,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希望能上虞府,与湖山先生学一学策题文章。”
策题虽然考的也是文章,但行文,述字都有许多讲究,里头也有不少门道,闲云先生本就是闲云野鹤,论学问,天下少有人能与之匹敌,但若要论起科举策题,他未必在行,闲云先生也不曾教导过他策题。
当然了,闲云先生没教,就不代表宋明昭不会。
相反他经常研读历朝历代,不少名臣们的策题文章,对于策题也是熟烂于心,并不需要刻意学习。
虞幼窈有些吃惊,实在没想到,宋明昭竟会提出这请求。
想到前几日夏桃提及了,宋明昭在会试上一鸣惊人,京里惹了不少传言,甚至还有人说,宋明昭能五案首,连状元之名也非他莫属。
难道宋明昭是受了盛名声累,对接下来的两场殿试,没有必胜的把握,想要临阵磨枪?
虞幼窈觉得很有可能。
不是她小瞧了宋明昭,而是科举存在很多变数,并非才华过人,就能万事大吉,君心难测这话不是说说,谁能保证在殿试上,皇上会出什么考题?
三年前的“治藩”二字,不知道难倒了多少世家精心培养,想要在科举上一鸣惊人的学子们。
宋明昭是闲云先生的弟子,又有惊才绝艳的名声。
现在他的名声有多盛,宋明昭的压力就会有多大,几乎全天下的人,都在关注宋明昭的科考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