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页
沈昱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世人大都觉得礼确实就是世家那一套,所以他们的行为准则常常引得大家竞相学习。君不见多少平民出身的官员,一朝富裕就开始改家里的规矩,一切都要向着世家靠拢,以此来证明自己并不浅薄;君不见那些草根出身的武勋,几代人下来,模仿着世家把规矩搞得越来越重了,以此来证明自家的高贵。
虽然礼一字成为了世家的桎梏,赵家就是因为失礼,整个家族滚出了京城(若武勋犯了同样的事,不至于整个家族都无法在京城立足);但礼更是成为了世家的保/护/伞!世家至今仍不愿意真心顺服,皇上却只能视而不见。
因此,皇上想要看到的答案必然是礼绝对不是世家的那一套!
明确了答案再去构思文章,沈昱很快就心中有稿了。他不能睁眼说瞎话,说世家的很多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错误的。事实就是,世家确实是懂礼的。
那么,只能把立意彻底放大,说世家懂礼,但世家不能代表礼。
沈昱在心里打完草稿,研好墨、备好笔,就在纸上行云流水地写了起来。开篇说礼本指祭神、敬神,代表了天地间的一种准则和规范。人们顺应自然与天道,从天地规则中去吸纳礼来约束自身,使得自己有别于草木和野兽。
天地是无限的、广袤的,但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狭隘的。
因此从古至今,虽然大家都在崇礼,但人世间的规矩却在慢慢发生变化。先秦那时候,大家参加宴会需跪坐;但现在的人却更习惯端正地坐在椅子上。难道就可以因此说先秦的人比我们现在的人更懂礼吗?或者反过来说现在的人比先秦的人更懂礼?当然不行了!先秦的跪坐也是礼,今人的正坐一样是礼。
所以礼是变化多端的吗?它是随时可以更改的吗?
这就有违圣贤书上的话了!
不,其实礼根本没有变。
因为天地规则一直没发生改变,先秦时一年有四季,如今也一年有四季。先秦时冬冷夏热,如今也冬冷夏热。改变的不是礼,而是人们对礼的理解。
礼的本质是对天地的尊敬。君臣之间,君就是臣的天;父子之间,父就是子的天。我们所谓的讲礼,就是用对待天地的那种敬畏的心,去对待君王和父亲。因此,如果有一个人站出来说,我就是礼,大家都来学我吧,这人就太狂妄了,简直天地不容。唯有天地日月才能代表礼,因为它们是亘古不变的。
洋洋洒洒千余字,沈昱一气呵成。
通篇没有提到世家,既然都把天地日月拎出来了,这时刻意去提世家反而显得狭隘了。沈昱这文就好像是在说,我不针对世家,我只是在讲天地的道理而已。顺应自然、顺应天道,这话放在哪里都不会有错,是无可辩驳的真理。
今上在一些小事上总显得仁慈。
比如在殿试的时候,今上一般都习惯在龙椅上久坐,不会忽然走下龙椅,在考生中间走来走去。因为这种走动会让很多从未面过圣的考生感到压力,会让他们战战兢兢。但这一次,看着沈昱那副从容的模样,今上实在忍不住了。
他倒要看看,这个为音奴所喜的年轻人到底写了什么!
皇上悄悄走下台阶,安安静静地走到了沈昱旁边,低头看了起来。
这一看竟然就看住了!
等到沈昱落笔,还来不及检查,皇上就伸手将卷子拿走了。
好好好!皇上忍不住大声夸赞起来,这时的他已经完全顾不上去体贴文和殿里的其他考生了,他大笑着说,不愧是沈家麒麟儿,是朕的状元郎啊!
竟是金口玉言直接把状元定下了!
第一百五十七章
都已经一路考到贡元了, 政治敏感度这个东西,在场的考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本朝重策论,如果对政治一无所知, 他们不可能在科举试中走到殿试。
去年年中,世家提出重修《世家谱》, 同时还提出要建立书苑。这分明就是要拉拢清流一派和天下的读书人。结果朝廷忽然提出要推广科举旧卷。对于有心仕途的读书人来说,世家的书库再怎么丰富, 和科举旧卷还是没法比啊。
《世家谱》这个事情从此没了下文。
随后不久, 世家与宗室忽然开始对立, 从最终的结果来看,这场对立让世家和宗室两败俱伤, 而世家显然伤得更重。因为宗室虽然被整顿了, 可是当今圣上和他的嫡系并没有任何损伤, 圣上反而多了一个公正的名声!反观世家那一边, 赵家出现丑闻, 整个赵家被迫放弃京中势力, 退守老家。要知道赵家与柳、王、钱、李并称为五大世家, 他们也是一心想要恢复世家荣耀的五家啊!
赵家一去, 世家人心不稳。
而到了去年年末,伪造户籍、买卖流民案一出, 案情令人发指,清流这边立刻出现颓势。旧臣一派便抖擞了起来。旧臣连着世家。世家自然没放过这个机会。官场中的位置就那么多, 不是东风压过了西风,就是西风盖过了东风。
此一局, 旧臣和世家隐隐占了上风。
那些暗中的谋划略过不提, 只这三件事, 它们可谓是人尽皆知的。尤其是买卖流民案牵扯出来的朝堂风波, 这场风波从开始到落幕,正好是考生齐聚京城准备参加会试的时候,但凡有点观察力,考生都能感知到那种微妙的气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