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暴富 第19节
没想到……这,居然是真的?苏叶生生地打了个寒颤。
苏叶从没考虑过对顾向前负责,这下好了……肉都吃进嘴里了, 能吐出来赖账吗?
“对不起?”顾向前剑眉微微拧起, 把苏叶的话重复了一遍。
他从床头取出表看了看, 五点五十, 距离春季的起床号响起还有十分钟。平时的顾向前会准时在五点醒来, 今天迟了整整五十分钟。
苏叶低头, 掩盖着满脸的沉痛,她说“我乱说的。”
她麻溜地找出衣服穿了起来, 离开了被窝。屋里一片混乱,昨晚没吃完的东坡肉油水已经凝固、还大咧咧地摆在桌上, 酒瓶倒在地上。顾向前最爱惜的书哗啦啦地掉了一地, 学生的作业本也摞得歪歪扭扭。
这个场景让人隐隐约约还能想起这书架、这桌子、这凳子,好像发生过什么不纯洁的事,苏叶忍不住别过了眼,真是辣眼睛。连装失忆赖账都不可行。
顾向前穿好衣服,他拍了拍苏叶的肩膀, 起身去洗漱。
相比起苏叶的“羞涩扭捏”, 顾向前倒是显得精神奕奕、意气风发。他拿着粮票出门到饭堂买了四只肉包子。
顾向前在等待着第一笼包子出炉的时间里,不断地有人跟他打招呼。
“向前今天有了啥好事, 看起来心情很好。”
“你看起来整个人都不一样了,精神小伙。”
“哟,今个儿是什么日子,居然吃上肉包了。”
虽然部队的粮食基本有保证,但肉包子这种稀罕的食物,不是人人想吃就能吃得到。顾向前这种级别的军人,份额里每月也只有一斤的猪肉。兑了四只肉包,他这一个月都不用再吃肉了。
顾向前打了肉包带回家,家里的炉子还在烧着,屋里一片融融的暖意。习惯了冷气的顾向前脱掉了外套,只剩里面一件打底的棉衫。
他取出挂面,切了点荠菜,把面条和菜下到滚水里做汤面。接着他从暖壶里倒出热水,冲了两杯麦乳精。
站在窗台边的那道影子,衬衫被依稀朦胧晨光照得泛白。
这个年代没几个胖子,个个面黄肌瘦。顾向前的背影看着挺清瘦的,实际上是穿衣显瘦脱衣有肉。养了一个月的伤,腹肌也没有消失,硬邦邦的宛如铜墙铁壁。
苏叶的肚子咕噜地叫了一声,久久才收回目光。
也不知道是嘴馋,还是心馋。
桌上摆着两碗热腾腾的汤面、四只肉包、两杯麦乳精,空气里散发着食物香甜的气味。
平时的早餐没有这么丰盛,往常这时候顾向前会打四个粗面馒头回来,偶尔他会下碗面吃,轮到吃高粱荞麦窝窝头的那天,苏叶压根不想吃早餐。
而此时,刚出笼的肉包子长得白花花的,胖乎乎地比拳头还大。包子含着薄薄的水汽,皮绵软又有韧劲。食堂的用料很实在,让人咬一口就能尝到肉汁,滚烫的肉馅让吃得苏叶双眼直发亮。
“好吃吗?”顾向前问。
他看了一眼苏叶发亮的眼神就知道了,他说“做包子的杨师傅以前是国营饭店的厨师,他做的肉浆包子很好吃,起码有二十年的功夫。以前我们完成任务归队,最惦记的就是去吃一顿包子。”
这两年食物愈发短缺,肉包子便格外地诱人了。部队里新结婚的夫妻,要是办一桌喜酒铁定少不了杨师傅的包子。
苏叶点点头,多咬了几口包子。不知是不是很久都没吃过什么好东西的缘故,偌大的包子苏叶喜欢得一口 气吃完了。
来到这里快两个月了,这是苏叶第一次尝到白面肉包子的滋味。
一只包子足够让苏叶肚子鼓鼓地发胀,她碗里没吃几口汤面也吃不下了。但毕竟粮食珍贵、不能浪费,苏叶正准备把没吃完的面用饭盒装去学校当午饭吃。
只见顾向前吃完了自己的面,就着苏叶碗里吃剩的面吃了起来,仿佛一点也不嫌弃她的口水。
苏叶顿时被他的举止辣得面红耳赤,半晌没说得出话来。
吃完早餐,顾向前换了身松枝绿去了训练场。
……
一中。
苏叶从学生那拿到了几块坏表后,利用放学时间自己专心致志地修了起来,她修理的时候特地让学生在旁边观摩。
十只坏表经过苏叶的拆装、微修、清洁、再重组,最后得到了五只能走的表。剩下的五只手表也不是完全没用,它们身上还有很多没坏的零件被苏叶拆了下来,这些零件以后还会派上用途。
苏叶把二手表擦拭了一遍又一遍,擦得锃亮瓦光。
考虑到厂子里的工人经济条件比较宽裕,她把这些表交给了杨雪。
“你回家问问爸爸,厂子里的叔叔阿姨有没有需要表,十块钱就可以拿走一只。”
杨雪点点头,把它们收进了书包里。别说十块钱,哪怕是二十块,杨雪相信也会有很多人买。
一只新表上百块钱,花不足十分之一的价格买到二手表非常划算。更何况经过苏老师除锈、抛光处理后,二手表跟新的看起来差别并不大。
他们回收坏表只花了二十块,十块一只卖出去中间能产生三十块的利润。一中的初中生学费才十块钱,而苏老师短短几天就把三个学生的学费赚到手了。
杨雪对她的佩服达到了。
苏叶修表的时候就在办公室,从来没有打算过遮遮掩掩。起初数学老师、物理老师以为苏叶只是爱琢磨、爱钻研,没想到竟然给她琢磨出一条发财的路子。
物理的陆老师连忙说“等等小苏,你可以给我看看吗?”
虽然陆老师当了那么多年的老师,但他还没拥有过一块手表。他把表拿到眼前仔细看,又拨了拨发条,没啥大毛病,时间走得挺准的。
他心想要是这表真能用,买了就是捡到大便宜了。苏叶人就在一中,坑谁也不能坑同事不是?
这么一想陆老师果断地从兜里掏出十块钱给了苏叶。
“这第一单生意算我的,我照顾照顾苏老师的生意。”
他把表拿在手里越看越满意,“多谢苏老师,让我这种紧巴巴过日子的人也用得上表了。”
同一个办公室的刘秋见了,吃惊地收回了目光。苏叶有这个本领,还在学校当老师赚这点辛苦钱做什么?
苏叶摇摇头,义正言辞地纠正道“这可不是我的生意。”
国家虽然在打击投机倒把,但那是针对恶意抬高粮食价格、扰乱市场的行为。对于一只小小的表限制不大。现在城里经常会有农民出入,摆摊卖点自己做的农产品。
可是苏叶要这件事的性质定义成公益和慈善,谁也别想动摇它。
苏叶拍了拍身旁的同学们,笑眯眯地说“这是他们的‘生意’。”
“他们把街坊邻居坏掉的表买了下来,重新组装成好的手表,再低价转卖出去。卖手表赚到的钱将会无偿捐给初中部,让那些家境困难的同学也念得起书。”
“我只是从中起到了辅导作用,可不能抢他们的功劳,”
陆老师听得双眼迷瞪眯瞪的,“啥,还捐给上不起学的同学?”
苏叶点了点头,“这个学期他们班上有几个同学辍学了,这些孩子看了很痛心,决定为他们做点事情。这件事要是能弄出水花,回头我弄个具体的章程出来。”
陆老师听着听着沉默起来,他拿着手里的表,忽然很不是滋味。
一旁的何老师听了很感兴趣,他说“苏老师原来在做这件事,这可是好事呀!有没有需要我帮忙的地方,我一定义不容辞!”
苏叶点点头果断收下了何老师,这种主动送上门的免费劳动力,不要白不要!
杨雪拿着表心里热乎乎的,好像它们不仅仅是一块简简单单的表,而是很多人的希望。
……
杨雪拿着修好的手表,带回家给了杨雪爸,把苏老师的想法告诉了他。
杨雪爸爸听了,不由地感叹“你们苏老师真有心了,动手能力也强。”
他知道这段时间女儿在做什么事,可不就是免费帮别人修理手表吗?这几只手表里有一只杨雪爸还有印象,这不就是前几天杨雪从老王家花了一块钱买来的?
要知道那块表已经坏了好几年了,老王太抠唆一直没舍得扔,也没舍得拿去废品站回收。听说烂表能换一块钱,他麻溜地就找上门来了。
没想到苏老师这么厉害,连这种废物都能修好。
杨雪爸仔细端详着表,收了下来。“明天爸爸帮你们问一问,肯定有很多人愿意买。”
杨雪爸还没有等明天,吃完晚饭后他去同事家逛了逛,他掏出了四只手表,指着它们说“这手表十块钱一只,你们帮我打听打听有谁想买手表。”
杨雪爸这一说不得了了,其他几个人听了俱是一震十块钱一只手表敢情是白菜价,连成本都不想要了?
哪里来的那么便宜的好事?
大家狐疑地看向杨雪爸,这不会是赃货吧?但转念一想赃货也不至于贱卖到这种程度,简直跟白送似的。赃货要卖这个价格,走私的人都要赔死了。
杨雪爸见了同事怀疑的眼神,生气地说“这是我女儿的老师用坏了的手表重新装好的,所以卖得便宜。你们不帮我就算了,我走了。”
工友们连忙拉住了他,亲切地掸了掸他身上的衣服,“别别别,还找什么别人呀?杨工,你看我们几个合适不?”
就算是赃货冲着这个价格,他们也要了!真是便宜啊,太照顾他们这些经济困难的工人同志了。
第21章
杨雪爸当晚就拿着四十块交给了女儿,“明天拿到学校交给苏老师吧,让她别担心。这种金贵物卖这个价钱很抢手。”
要不是家里条件困难,杨雪爸都想买一只,它真便宜呀。苏老师这个人很可靠,她修的手表质量肯定没得说。
杨雪从爸爸手里接过四张带着淡淡体温的大黑十,爸爸的手掌粗糙黝黑,上面布满了厚厚的茧子。
他虽然在厂子里当技术员,但要养家糊口,那么多年了他一块表都舍不得买。杨雪心中暗暗做下决定,她要努力跟苏老师学会做翻新表,一定要给爸爸亲手做一块手表。
……
次日。
苏叶上完课后,杨雪噌噌地跑上讲台。
她从兜里掏了几张大黑十递给苏叶,声音响亮地说“老师!咱弄的表全卖出去了,二十块就退还给您吧!”
苏叶摸了摸杨雪的脑袋,笑眯眯地把这四十块连同昨天的十块放在一起交给了杨雪。
“不了,它就当做老师给你们的初始投资资金。你把它分给同学们,大家继续收表吧!”
二十块相当于老师一个月的工资,这笔钱并不少。
杨雪感觉到了它的沉重,她连忙摇摇头,他们怎么能要呢?即便老师再关心他们,也不能让老师自己掏腰包补贴他们。
但是扛不过苏叶说“先留着吧,等以后赚了钱再还给我也不迟。”
杨雪接过了钱,暗暗发誓她一定会让同学们好好利用它的!
杨雪把父亲的话转述给了苏叶,“苏老师,我爸爸认为咱们的手表卖得太便宜了,他说它们卖三十块都没问题。”
苏叶听了摸了摸杨雪的头没说话,这只是一个稚气的设想,这个小不点还不懂得人性的复杂。
十块的价格是苏叶经过谨慎考虑定下的。一个暴利的行业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去维持。马克思说过,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会铤而走险;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敢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
今天卖表赚个一百块、明天赚三百块,用不了市场上出现大量的仿制品,苏叶只能干脆从源头上把这些祸害掐死。走别人的路,让别人走投无路。
退一万步说,万一孩子们沉迷赚钱无心上学那就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了。苏叶可不想让成年人的金钱观熏臭了这些祖国的幼苗。她索性就博个好名声,把利润让出去,虽然薄利但它却能保证长长久久,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