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54页

      这个御史的名字叫杭世骏,确实头铁,听闻写了足足一夜,写的折子就差没说乾隆哪里都不对了。
    沐瑶抿着唇,想笑又不敢笑,这确实是个头铁的,把乾隆弄得又是生气又是委屈。
    乾隆还感觉自己当皇帝这几年做得算是不错,勤勉又没偷懒,各地也没有什么特别糟糕的情况,怎么这个叫杭世骏的御史那个折子里面,自己就不知道如何挑选人才了?
    他怎么就不知道了,简直让人一肚子火气。
    偏偏这个还是乾隆下旨让人说的,如今人家说了真话,他又不高兴了,还不能下旨降罪,别提心里多憋屈了。
    乾隆说完还不得劲,让李玉把折子送过来给沐瑶看一眼,评评理,是不是杭世骏说得太过了一点!
    沐瑶打开折子,一目十行看完,感觉这位御史说得其实也在理。
    杭世骏说的是江南才子多,但是为官的少。
    乾隆下江南一高兴,多点了六百学子进官学,挤满人的官学里头却没几个能当京官,着实太可惜了一点。
    而且南北的科举考试,卷子还是不一样的。
    京城的简单,江南的要难得多了,然后这分数还从上到下排名,这不欺负人吗?
    于是不少人就找关系去京城考试了,这就导致江南才子北上了不少,但是考中的却不多,这是为什么呢?
    杭世骏还是要命的,这个就不敢仔细展开。
    沐瑶其实也能猜得出来,因为这边考试,考官也是这边的,选的自然是京城子弟了。
    若是说考官们怎么看出来,这不简单,京城大多学子不比江南才子诗词歌赋,却更务实一点,字里行间都能看出一点来了。
    哪怕江南才子过来后努力改变文风,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这就能分辨出来,所以江南才子依旧没能中的多,久而久之,江南那边也没人特地跑过来,京官几乎都是这边的子弟挑选出来。
    杭世骏的问题一针见血,可惜这件事对乾隆来说却不是什么问题。
    看看如今朝堂大臣几乎都是满族大姓,江南那边又有几个呢!
    说到底,乾隆肯定会选自己人居多,科举公平,却又不完全公平了。
    杭世骏是江南人,又是寒门子弟,能当官是万里挑一了,很替江南才子惋惜,才会写折子提出此事来,反倒让乾隆恼羞成怒了。
    沐瑶回想了一下此人,就对乾隆说道:“我依稀听阿玛曾经提过这位御史,在江南也算是个厉害人了,还是先帝的时候中举的。家里穷得很,书都买不起,还都是借的。借回去誊抄的时间就太久了,有些孤本还不好借,于是他都拼命背下来,然后再回家默写。”
    可以说杭世骏是个过目不忘的人才,能走到如今靠天赋也靠努力,要这么给乾隆罢官了,着实可惜了一些。
    乾隆挑了挑眉道:“朕还不知道他在江南居然有些名气,连苏家都听说过,就是你要替杭世骏求情了?”
    门口听见的李玉心里都忍不住替沐瑶捏一把汗,生怕乾隆迁怒到这位纯贵妃身上去。
    沐瑶微微一笑道:“我不是很懂朝堂这些弯弯曲曲之事,只觉得此人性子憨直了一些,必然觉得皇上的肚子里能撑船,于是才大胆进言。”
    说好听点叫憨直,说难听点这人是傻乎乎的,瞎说什么大实话呢,不要命了吗?
    乾隆看着她笑道:“你直接说杭世骏傻就行了,什么憨直?”
    他摇摇头,倒是没刚才那么郁闷了。
    李玉在门口是啧啧称奇,还真是这位纯贵妃厉害,言两句就让乾隆一肚子火气都没了。
    乾隆想着杭世骏的学问确实相当不错,连先帝都是称赞过的,就这么免官打发回家确实可惜了一点,还不如转去翰林院修书了。
    杭世骏这性子的确也不适合为官,实在太没眼力劲了一点。
    他心里盘算好,就听沐瑶忽然说道:“提起干旱这事,我以前看了不少杂书,依稀记得南边有一种叫甘薯的作物,不必浇很多水,干旱之地也能种下。”
    乾隆一怔:“甘薯?朕仿佛记得谁提起过。”
    他回想了一下,让李玉去御书房取了一本折子过来,折子压在最下边,李玉带着小太监翻了好一会才找到送过来。
    乾隆打开一看,转头递给了沐瑶:“确实有人提过此物在干旱之地也能种,产量比小麦和水稻还要高,听着就是天方夜谭。”
    所以他看过后压根就不信,直接就压下了。
    沐瑶看了一眼,这人只略略提了一下,还是在最后提了两句,要不是乾隆的记性好,估计都想不起来。
    这人的名字很陌生,沐瑶并不认识,估计就是想提一提,要是乾隆愿意接受就多说点,不愿意就少说点,或者直接就没下文了。
    如今看来,显然是后者了。
    乾隆回想了一下,又道:“朕记得福建巡抚去年送了特产来,就是带泥的疙瘩,仿佛就是叫甘薯的东西?”
    李玉想了想,点头道:“皇上记得不错,确实礼单上有这么一样,只一个不大的笼箱。里面是拳头大的果实,带着泥不说,个头也不大。”
    御膳房哪里敢把这个东西做成吃的送到乾隆面前来,后来自然而然就没人记得,也不知道放哪里去了。
    沐瑶感觉怪可惜的,要是去年就种起来,只怕都能收个两回,都能吃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