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页
不过,修行这种事情,向来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个以待日后,很可能待着待着,就没有日后了。
所以,很多人或为了自己的前途,或者就是单纯地不想被人欺负,会投靠强者,形成一方又一方的势力。
神仙道上修士三千,不知道形成了多少抱团取暖的势力。
这位王道长会来帮他们,自然不会是无缘无故来送温暖的,他是奉了钟道人之命。
钟道人来到神仙道虽然还不到十年,但他势力高强,手头上还自带了一部分胤禛给的资源,自然也有人自动聚集到他门下。
原本他是不耐烦这些的,但想到他来神仙道的目的,还是耐着性子,把这些人给收揽了。
不过,因为他来的晚,对投奔的人筛选的也比较苛刻,并没有收服多少人,只两三个心腹并十几个外围人员而已。
这王道长就是他的心腹之一,因仰慕钟道人的法术,已拜入了他门下。
至于一个道士为什么会拜入和尚门下,只能说这个时期,儒道释三家本就开始融合了。
“走吧,我先带你们去见师父,正好他老人家出关了。”
他们跟着王道长,飞到了与主岛只隔了两座岛屿的小岛。
登陆之后胤禛就发现,这座小岛的面积虽然不大,但灵气却十分浓郁。而且岛屿四周明显布有阵法,根本不必担心倾覆之危。
见他若有所思,王道长心惊与他对灵气的敏锐度,解释道:“这座胭脂岛虽然不是距离主岛最近的,却是除了主岛之外,灵气最为浓郁的。”
看来,钟道人在这里混的,比他想象中还好。
胭脂岛上的建筑很有钟道人这位苦行僧的风格,都是木头或竹子搭建的小屋,但木屋并不精致,竹屋也并不清雅。
如果非要用一个褒义词来形容这些小屋,那就只能用“简朴”。
简朴到什么程度呢?
就是有四壁有屋顶,堪堪能遮风避雨。
两辈子都没这么忆苦思甜过的胤禛嘴角直抽抽,“不愧是钟大师,无论身在何处,都不忘修持己身。”
玄真道长则是连连点头,捋须赞叹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钟大师真乃我辈楷模!”
提起钟道人,王道长就发自内心地敬仰,“家师经常教导我们,无论修身还是修心,都是为了自己,而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因而无论有人没人,都要时刻坚定自己的道,不要为外物所惑。”
胤禛道:“君子慎独?”
“就是这个道理。”王道长笑道,“儒道释本为一家,道理自然都是相通的。”
说话间,几人已经走到了最大的一处竹屋前。
这个竹屋倒不是单独的一间了,而是在主屋左右又各加了一个耳房,其实也没大到哪里去。
王道长解释道:“中间的主屋是师父出场给我们讲道用的,左边那间耳房是供我们喝茶歇脚的。师父的日常起居,只占右边那一间。”
说这些话的时候,王道长满脸都是敬仰自豪之色,很明显是在吹他师父。
但胤禛却暗暗摇了摇头:这位王道长的境界还是不够啊。
从前钟道人在京城的时候,胤禛闲来无事,也蹭过他给随顾园里的人讲道。
听一个讲道,是能够体会到对方的思想和处世之道的,听得多了甚至还会不由自主地受到影响。
因而胤禛很清楚,钟道人之所以简朴,并不是为了修行,而是他发自内心地觉得,他活着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质。
王道长一直在强调钟道人的简朴,并且还把这种简朴当成是吹嘘自己师父的资本。
这本身就与钟道人的理念背道而驰。
不,或许钟道人本身并不在意,在意的只是王道长,只是他这个自以为很懂得旁观者而已。
胤禛若有所悟。
第329章 禄海和尚
王道长把他们领到钟道人起居的竹屋前,礼貌地对二人说:“二位稍等,待贫道前去通禀。”
“不必了。”
竹门打开,皮肤更黑了几分的钟道人捻着佛珠,低头穿过了不算高的门框,“四爷,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胤禛合十为礼,笑道,“大师风采更胜往日,想来这岛上的生活,比之京城要自在得多。”
钟道人的嘴角抽搐了一下,总是绷着的脸也舒缓了几分。
按照胤禛对他的理解,他这边是笑了。
看来,他对神仙道的生活很满意。
胤禛若有所思,非常自然地说:“大师若是喜欢这里,日后便在此常驻,也未尝不可。”
一向淡定的钟道人难得变了脸色,有些急切地问:“四爷此言当真?”
“当然是真的了。”胤禛诚恳地说,“其实我早就发现了,比起京城,大师需要更广阔的天地,需要能看见芸芸众生之苦,这是大师的修行之道。”
之所以说钟道人需要看见众生之苦厄,而不是说钟道人自己需要苦难的磨砺,是因为胤禛清楚,对钟道人来说,苦修并不是苦,而是他求道的途径。众生之苦才是世间大苦,是需要他通过修行解除的。
“日后大师常驻此岛,不必受道录司节制,可以随心游走天下。只不过,若是道录司有了不解解决的问题,还请大师一定要听从调配。”
钟道人激动地说:“如实甚好,四爷当真是贫僧的知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