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5章 不复失地,朕绝不罢兵!

      三军血军,等同于逼宫!三军将士这样做,等于在逼迫二世皇帝胡亥,与楚军决一死战,秦楚两军将在函谷关下,连绵数里的山谷,不死不休。这一刻,胡亥心中没有愤怒,反而激动悲愤不已。大秦有如此臣民,天下何愁不安,关东六国何愁不灭。从来没有那一刻,比胡亥见到三军血书的震撼更大,更确信大秦必将重铸。……一时间,王贲与胡亥沉默着,两个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置。特别是王贲,此事事关胡亥,他作为一个臣下,出声就是错误。秉性一如当年王翦,王贲谨慎小心,自然不会多言。“呼……”深深的吐出一口浊气,胡亥眉头紧皱,他心里清楚,九原大军乃十足的老秦人,秦法深刻在骨子里。“自商君变法以来,百有余年,老秦人已经锤炼出国家至上的奉公守法精神。此时国难当头,老秦人自然慷慨求战!”王贲眉头紧锁,一字一顿,道:“陛下,这也是当初王离率领十万九原大军南下平叛的原因。”“国难当头,老秦人绝对不会自相残杀,当初陛下名声昭著,庙堂有奸,老秦人依旧轰然南下!”……闻言,胡亥眼底掠过一抹精光,他深深看了一眼王贲,点了点头,道:“六国复辟,要灭秦国,真正的国难来临。”“不需要唤醒,潜藏在老秦人骨血之中的战国记忆骤然复活了。这是根植在战国大争之世的秦军底色本性。”“他们的本能反应,不是挽救新的大一统的帝国天下,而是已经淡漠的战国原生灵魂骤然复活——不惧生死,与山东六国一争!”说罢,胡亥猛然转身:“通武侯,聚集全军大将与三军,朕要见一见。”“是。”这一刻,王贲与胡亥都清楚,三军将士万人血书,这与帝国朝廷下达举国血战的命令等同。如果胡亥想不到办法,就只有死战函谷关,不击溃楚军,秦军绝不入关。所以,败在胡亥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其一,便是击溃楚军,秦军入关。其二,便是秦军全军覆没,大秦帝国灭亡。“吹号,擂鼓!”一声令下,三声短号响起。与此同时,漫天战鼓声大起,函谷关外秦军大营,刹那间炸锅了。“幕府聚将,三军速行,各军警惕!”“是!”……“陛下到,三军将士整肃,请陛下训示!”一声大喝,诸将齐吼。“请陛下训示!”胡亥目光如炬,看了一眼幕府中诸将,一字一顿,道:“于军中搭建将台,诸位将军与朕一道观军。”“是。”胡亥心头大明,三军血书一发,核心立即改变。胡亥想要掌控三军,就必须从大军士卒身上入手。……“禀陛下,将台搭建完毕,请陛下训示!”王贲神色微微一变,断然开口。“铁鹰锐士,随朕登台!”“是!”……遥遥鸟瞰,全部大军列成左中右三个大阵,每个大阵都有步骑两个方阵,六个方阵有序分列,骑士与战马全数带着黑色的甲胃面具。步兵的盾牌短刀和强弩长矛,仿佛一道冰冷的铁壁森森闪光。旌旗飘摇,剑光闪烁,十一万大军静如山岳。清一色的黑森森的面孔,没有任何杂乱的声息。大军更因为刚才的大战,甲胃兵器上散发出丝丝血腥味,让十一万大军更添一丝凌厉。“朕乃大秦帝国二世皇帝胡亥!”胡亥登上将台,张臂大喝。大营中响起了整齐清脆的铿锵振音,骑士步卒全部揭开铁皮面甲,骤然显出大片明亮的面孔。随之而起的是排山倒海般的欢呼:“陛下万岁!大秦万岁!”胡亥肃穆的向场中山呼海啸般的方阵招手,方才还响起的的欢呼戛然而止,一下子由极动转为极静。高台上,胡亥霍然开口:“先前一战,我大军虽没有击溃关东贼军,但斩杀贼军数万,诸军都有大功!”“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一刻,老秦国誓再一次呼啸传出,将胡亥的话打断。整个大营没有其余的声音,只有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再回荡。王贲面对着沉重悲壮的秦军:“请陛下,训示三军——!”胡亥不再推辞,高冠带剑站在将台,一领黑色披风随风抖动:“将士们,大秦帝国分崩离析,关东六国复辟,始皇功业毁于一旦。”“今日朕与通武候领军函谷关,此时刻,我大秦唯有君臣同德,将士同心,杀败关东贼军。”“假以时日,三军必将成纵横天下,雪我国耻的精锐之师!关东贼军亡我大秦之心不死,大秦在夹缝中赢得的时日无多,一场大战迫在眉睫。”“将士们,你们建功立业的机会,就要到了!”全场高呼:“雪我国耻!建功立业!”……“噌!”一把拔出天问,胡亥剑指三军,大喝:“方才军中诸将给朕递交了三军血书,朕心甚慰!”“诸军有如此决心,我大秦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成就始皇之业,不使宗庙社稷蒙羞!”话音落定,大军中刀剑齐举,骤然爆发出雷鸣般的吼声:“保家卫国!光耀门楣!为国效命,舍生忘死!”“通武侯,向咸阳方向摆三牲祭品,钟鼓九响,吹号!”“是!”不多时,一道长案摆在讲台上,三牲摆在案上,钟鼓大起,号角长鸣。胡亥摆了摆手,王贲断然下令:“陛下训示,钟鼓号角——止!”“请陛下训示!”三军同喝,气势如虹。胡亥举剑,目光中有一抹杀机浮现,整个人站在将台上,自有一丝峥嵘。“父皇病逝沙丘,朕临危受命,登基为帝,已有五年余!今六国复辟,天下大乱,朕愧对父皇,愧对老秦人,愧对天下!”胡亥正色,道:“今日朕在三军将士面前,摆三牲祭品,与三军将士立誓:不收复失地,大秦绝不罢兵!”……“不复失地,绝不罢兵!”“不复失地,绝不罢兵!”“不复失地,绝不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