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37页

      他们身后之人,是一个长身玉立的男人。
    他穿着神鸟羽衣编织而成的衣袍,头戴着惊羽鸟形状的星冠,额间圣子烙印栩栩如生,面如冠玉,神情平静。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依旧目空一切,眼神淡得像溪水一般,仿佛任何事物都别想落入他的眼睛。
    可随着石台不断升高,一道清脆悦耳的铃铛声响了起来。
    高台上、浮屠境的一众人侧目看向他的腰间,却发现即使在杀人时仍不愿溅上一滴鲜血的男人,腰间却悬挂着一串极其显眼的青色铃铛。
    好似是冰天雪地里,冒出头的一株被冻得瑟瑟发抖的嫩草。
    “萧寻,你可知错?”
    大长老看着逐渐升高的石台,沉声问道。
    他压低的声音仿佛带着某种压力,让其他人情不自禁地放轻呼吸,可直面他的萧寻却始终没有任何反应。
    良久,在沉默的对峙中,那位拥有天人之姿的天道圣子似是想起什么,轻声笑了起来。
    他一笑,那些泰然自若的浮屠境修士却是万分紧张了起来。
    “我留下的分天柱,可还合你们的心意?”
    男人眯起眼睛时,眼里闪动着一些邪肆的光,衬得他身上那件羽衣都有了点邪恶的味道。
    “曾经你们从我身上偷走的东西,我一点一点全部拿了回来。”
    本是分天柱将他的灵力和气运转移到浮屠境内,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长年累月产生联系的情况下,分天柱早已可以为萧寻所用,只要他将分天柱的阵法调转过来,就变成了分天柱将原本从他身上偷走的灵力和浮屠境原有的灵力全部转移到了萧寻身上。
    再过不久,浮屠境就会变得和修真界一模一样,一模一样的平凡、一模一样的灵力稀薄。
    可是,这些习惯了高人一等的修士,怎么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大长老听后不怒反笑,“你留下的分天柱很合老夫心意。因为,这样一来,要重新构造一个‘浮屠境’就简单得多。”
    萧寻双目含笑,并不言语。
    “天道圣子,这是你生来的使命,请完成天道给你下达的最后指令吧!”
    萧寻垂眸一笑,眼神透着莫名的诡异,“好啊。”
    第150章 完结篇 十二(三合一)
    男人的笑容让人脊背发凉。
    轻描淡写的两个字,却仿佛有着千斤重量,如同一把铁锤重击在他们的心脏上。
    猎猎寒风吹动他身上的衣袍,吹动他腰间悬挂的铃铛,吹动缠绕在他脚踝上的锁链,细碎的响声在人满为患的风云台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朵里,宛如一个落难的天神,天地为他的陨落发出悲鸣,仅仅只是一动不动地站在哪里,就拥有着让人望而生畏的能力。
    浮屠境敞开的大门并未合上,丝丝灵力从门内向下泄了出来,好似昏沉天地间一抹亮色,点亮人们浑浊的眼底。
    “身为天道圣子,庇护天下苍生是你生来的职责,你却一意孤行剑走偏锋,变成了为祸苍生的存在。今日,司命阁承接天命,将对你强制执行你生来就被赋予的使命!”
    “天地是仁慈的,它疼爱着生存在它怀抱里的孩子,它让你来拯救世人,你却离经叛道辜负了它的信任,那么至少在你临死前,应当完成它对你最后的期望!”
    大长老的声音中充满悲伤与沧桑,好似在叹息萧寻的辜负,又好似在为人间失去这么一位天道圣子而感到遗憾。
    站在他身后的一众浮屠境弟子看着不远处高台上始终神色平静的天道圣子,心里隐隐有了几分期待。
    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浮屠境就能让他们成为世人景仰的存在,若是……若是能将这位天道圣子的识海构造成一个全新的“浮屠境”,那里面的灵力和气运,绝对是如今的浮屠境无法比拟的。
    萧寻仿佛完全没有意识到大长老是在宣判他的死刑,又或者意识到了也毫不关心。
    大长老目光阴沉地看着萧寻,“我等将强行破开你的识海,在你死后,你的识海会成为新的浮屠境,如此一来,也算是你对世人做出的最后贡献。”
    此话一出,站在萧寻身前的司空两人目光一震,眉眼间露出几分不可思议来。
    在场众人都清楚,修真界中出现过的秘境都是修士死后的识海所化,根据修士死前的修为和气运,秘境里会生出许多奇珍异宝,以萧寻天道圣子的身份,不难想象他的识海所化成的秘境会有多么强大。可更重要的是,秘境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被打开的,浮屠境虽然常年向人间敞开大门,但数千年来也只有一个浮屠境,它之所以一直存在的原因没有人知道。
    可是,如今这个代表着天命的司命阁大长老,却说要将天道圣子的识海变成第二个“浮屠境”,这就意味着,浮屠境是可以因为人为因素存在的!
    同时,这让众人联想到了一件事。若是“浮屠境”可以通过人为因素创造,那么,如今这个存在了几千年之久的浮屠境,会不会也是通过人为因素创造出来的呢?
    司空信神色肃穆,抱拳朝大长老半跪下来,说道:“大长老,还请三思。萧寻修了杀戮道,识海有多凶险自不必说,更何况在他死后秘境是不受控制的,世上根本没有人能力维持秘境连接人间的通道,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