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62页

      说起这事,柳夫郎轻叹一口气:“还不是你成了国公夫郎的事传回青城,季家找上门来闹?”
    原来是这事。季羽无奈地道:“他们闹什么?”
    柳夫郎愁得心肝痛:“闹着要将你重新写进族谱家谱。”
    季羽只想笑:“我不是嫁出去的哥儿吗?还能再写回族谱家谱?”
    柳夫郎叹气道:“他们这么做?还不是为了名利?我们出发来京城,他们竟然也想跟来,还说要你在京城给他们找权贵家的公子姑娘联姻。要不是魏知县,他们就真的跟来了。”
    季羽已是无话可说了。
    什么人就敢跟京城的权贵家的公子姑娘联姻?
    他倒不是势利眼,可你想高攀,你至少得有拿得出手的东西不是?
    季羽安慰柳夫郎道:“阿母,放心,有皇上给我们撑腰,不必搭理他们。”
    柳夫郎狠狠地点了下头,又感慨道:“羽哥儿,皇上……可真好。”
    季羽脸上带着笑,附和道:“确实好。”
    可他心里忐忑啊!
    就怕先给颗糖,然后将他狠狠地打进地狱。
    “阿母。”季羽转移话题道:“安家那些族人他们闹了没有?”
    柳夫郎摇头道:“他们不闹,就是也想跟着来,被魏知县劝回去了。”
    季羽颇觉意外。
    安氏族长这回怎么变聪明了?
    之前为了点蝇头小利鸡毛蒜皮的事总来他家闹,如今反而不闹了?
    片刻后他又反应过来。
    再怎么说,四哥小五也是安家的孩子,记在安家族谱上呢!
    只要他们不闹,亏不了他们。
    和柳夫郎说了会儿话,季羽又去小院看安母。
    安母仍未醒,闭着眼睛一动不动,情况着实不好。
    他才待了没一会儿,安五从宫里回来了。
    一回来,就来看安母。
    见他也在,安五轻叹一口气。
    第一百六十七章 忧心忡忡的
    季羽
    季羽挥退孔婆子孙夫郎,问道:“小五,你和皇上……”
    安五在床边坐下,握着安母的手低声道:“皇上并无他意,知道我们兄弟记挂着母亲,母亲要来,他就准了。”
    季羽低头沉思着,一时不好说这事。
    新皇为何要这么做?
    沽名钓誉?
    还是知道四哥小五心里一直记挂着安母,为了让四哥小五安心,就让他们见安母最后一面,从此以后安心做皇子?
    季羽摸着大肚子,心里突然忐忑起来。
    四哥是长子,新皇不会是想让四哥做储君吧?
    那可不行啊!
    不说那些什么乱七八糟的正妃侧妃一大堆,就说在皇室,尤其是嫡长子嫡长孙,可不能是双胎。
    不像他那个世界,双胞胎人人都羡慕。这个世界,尤其是皇室,除非一男一女,否则,两个男孩是要弄死一个才行啊!
    皇位或是家产只能传给一个人……
    来京城的第三日,安母终于醒了,一醒来见到安五就是一顿哭哭啼啼:“小五,我好想你们啊……”
    “你四哥呢?怎么不见他?”
    安五帮她擦着眼泪,哽咽道:“母亲,我也想你……”
    “四哥去西北打仗了,很快就回来了。”
    “母亲,嫂夫郎怀孕了,怀的还是双胎……”
    见小五对自己仍一如从前,不,比以前还要好,安母哭得更凶了:“小五……”
    她这儿子没白养啊!
    等哭够了,又对季羽伸出手:“羽哥儿,母亲要感谢你啊……”
    季羽也不知她要感谢什么?感谢他遵守承诺,将那些话说给四哥听了?还是感谢他怀了孕?
    他伸手握着安母的手,喊了一声:“母亲。”
    安母笑着点了点头,又抽手去摸他的肚子,哭了起来:“我的孙……”
    庄姑娘急了,连忙捂着她的嘴:“伯母,您该喝药了。”
    皇上大度归大度,可不能胡言乱语啊!这可是小皇孙,是皇上大长孙,可不能乱叫。
    安母也知道自己说错话了。
    来京城的路上,魏知县就跟她说过了,为了承嗣小五,得多多注意,切不可乱说话。
    她如今只是个养母。
    她如今也没之前那样的执念了,反正也活不了多久,只要能再见承嗣小五一面就足够了。
    好在,她不仅见着了小五,小五仍喊她母亲,对她仍像从前那般亲近,羽哥儿也怀孕了,她已经心满意足了。
    等承嗣回来,她就可以瞑目了。
    安母醒了,安五季羽都松了一口气。
    连忙安排人给她沐浴煎药弄吃的。
    见季羽顶着个大肚子忙来忙去,安五担心不已,劝道:“嫂夫郎,这里有我呢!你回去好好歇着。”
    童景元也劝道:“嫂夫郎,放心,我会帮小五照顾伯母的。”
    季羽笑道:“好!”
    童景元这个男媳妇要在婆婆面前表现,他自然要给机会的。
    季羽扶着庄姑娘的手回了听风居。
    见他脸带郁色,柳夫郎安慰道:“羽哥儿你放心。你婆母定能坚持到承嗣回来。有多少回我们都以为她撑不住了,可过几日又好了……”
    “有些人,平时看着好好的,可没想一病立马就不行了。倒是那些常年缠绵病榻的,往往能熬十几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