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七章 女人缘

      三宗门人终到天明宗,第一天宗主相互寒喧并安排眾人住所,第二天方才议事。期间三宗门人便在宗门内游学。天下宗门之间一段时间交换学生相互学习,所以宗门里有其他门派的人也不奇怪。
    这一日午后后山,四个少年围着一棵李树打转,手中都有几颗艷红果子。
    「那还有…皓儿去摘?说话的是薛萍萍。这天明宗本就男修女修都有,也有不少人长大结了道侣生了孩子,自然宗门里也有些娃娃,不过与罗皓年纪相当的却只四人,刘琥十四岁、薛萍萍十三岁、华湘菱十三岁、卿尘十二岁、罗皓十嵗。除却药宗弟子卿尘外,其馀四人平常日找到机会总玩在一起。
    「琥师兄、你高…你去摘?华湘菱指着罗皓顶上那枝条上的几颗红果子。四个人就着溪水洗了果子,满足的坐在石墩上吃了起来。华清平死后半年,宗门里低迷气氛渐渐散去,在孩子间散的更快。一群人谈谈笑笑度过下午,罗皓快速的啃完果子急忙忙跑下山去,罗皓在食堂做小工,开饭前一个时辰都要去食堂帮忙。
    晚餐时间,五个孩子自然而然同桌用餐。
    「卿尘,你今天干啥去了??刘琥虽然年纪最大但讲话最直最粗线条。
    卿尘不急不徐将口中饭菜吞下「炼丹了?一句话堵了刘琥
    薛萍萍用手肘推了推华湘菱手肘一把,眼睛飘向邻桌而去,贴在湘菱耳廓上小声说「你看那师兄…好看不??
    邻桌坐了沧海门四名男弟子,皆穿天蓝色衣袍看上去都颇有气质,湘菱偷偷的瞟了一眼不解的小声问「哪个??
    薛萍萍小声回「靠近皓儿那个?
    湘菱又悄悄抬头看了一眼,那弟子看上去比他们大些,少年脸庞光亮骄气、气宇轩昂眉宇间透着一股傲气,也算是好看。罗皓见两个师姐频频看向自己一时不解,转头看了身旁那桌穿蓝色衣袍的人,好像知道了什么。
    「你们两个干麻呢?还不快吃,明天就避榖了、多吃点!?刘琥虽不懂两女孩交头接耳作甚,却知道明日避榖的事实,扒起饭来。
    修仙之人避穀属常,天明宗药宗修长生道一月避榖七日,每餐食七分常服养生丹药,剑宗每月初日与末日避榖,说是剑宗体力消耗大,故有始有终避榖两日。五人用完餐一道走出食堂,刘琥朝他们挤了挤眉,薛萍萍不耐「知道了!?各自回弟子住所。
    避榖之日便是修沐之日,多数门人都在家中静坐调息,老者或弄弄花草看看书,孩童则被赶至经堂打坐。
    巳时,山谷间传来一阵嘻闹声,四个孩子在溪边玩耍,刘琥与罗皓将衣袍塞进腰带捲起裤角在水里捉虾摸蟹,萍萍与湘菱洗了果子坐在树下聊天。
    「你们好呀?忽闻人声四人一惊朝声音出处看去,只见两名沧海门弟子从小道走来,一人浅笑莹莹一人面冷如霜,笑着那人便是昨日那好看的人。
    两人问了声好在树荫坐下,萍萍的脸跟耳根泛起薄薄红丝。
    溪里玩耍的两人也走了回来,刘琥新奇的道「师兄好厉害呀!这里都能被你们找到!?眼里倒是赤裸的坦承,也不曾想四人是偷溜出来玩的,若是叫他爹知道不扒了他的皮,罗皓年纪最小却是谨慎,整了整衣服恭敬行完礼才在刘琥身旁坐下,就这样六名少年围坐树下聊天渐渐熟稔。
    天明宗四人对沧海门两人自是好奇,刘琥问的最多,什么名字年龄武学功法师承何人武器兴趣喜好等等问了遍,又将四人介绍给对方。薛萍萍在心理默默给了刘琥一个前所未有的讚叹,她想知道的都让他问了。
    原来笑着那人名叫萧昶明年十六,冷面那人名叫李雨寧年十七,沧海派门人均学水系术法善音律,乐器音律也可作为武器。萧昶明善笛子李雨寧善古琴。
    午时湘菱将果子给了两位师兄「师兄请用,我们今日避穀?,薛萍萍看着师兄吃了果子又一阵脸红。下午昶明吹笛雨寧弹琴,四人听的心醉神迷,尤其两位少女芳心悸动。后来刘琥又说要下水捉鱼,只见昶明站于溪边一道术法落下,那溪水中有道水流涌起行成一道支流往天上去,水流中有几条鱼优游自得,浑不之已游到天上去了!
    「哇!师兄真棒!?薛萍萍惊呼双手拍掌,红着脸娇羞笑着。
    「萍萍师妹过奖了!?萧昶明瞇着眼笑道。萍萍的脸又红了几分,心想他记得自己名字很是开心!回程山道上萧昶明随手摘了山上的粉色杜鹃送给萍萍和湘菱「师妹可爱可亲,这花配师妹甚美?走在后头的刘琥总觉得这话哪里怪怪的又说不上来,罗皓则讶异的张眼看着。
    往日每到避榖日这四名顽童总要玩上两日,现在又多了两人,相处几日六人玩在一处去了,有时刘琥跟昶明练武比试、有时罗皓湘菱找雨寧学琴、有时吃饭萍萍会拿自己做的点心给大家吃,但总会红脸偷看昶明。沧海门在天明宗待了一月之久,期间不少年轻女修向心仪之人送礼,虽说两位年纪较长的师兄收礼最多,但昶明收到的礼也不少,因为他相貌出眾又出身富贵。走在一道时刘琥和罗皓也见过几次,刘琥心想“这些师姐…都疯了吗?"个个年纪都比昶明大还来送礼,要脸不要?他真不懂!罗皓自小聪明,男女情爱之事虽还未经歷但总听过,但此番真真见识到了,什么叫“女人缘”什么叫“撩妹子”,这是昶明教得最有价值的一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