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大杂院小甜妻 第17节
梁宝珍摇摇头,觉得安排得挺好,想得也周到。等反应过来许盛杰正骑车看不见自己,才忙又回了一句。
“挺好的,我没意见。”
后座的人轻,许盛杰以往蹬自行车又是速度奇快的,已经成了习惯,不过今天他刻意放缓了些速度,骑得平稳了不少。
骑车骑了四十多分钟,终于到了自己熟悉的地界,许盛杰将车停在路边,长腿跨过自行车,看着梁宝珍道,“到了。”
华凌区街道办事处管辖附近五条主街,里头有大大小小八个胡同,月牙胡同就是最大的一个。街道办正好位于月牙胡同相邻的两条街开外,走过去估摸得二十来分钟。
梁宝珍今天是看什么都挺新鲜,现在这个点儿正值工人们出门上工的时间,蓝工装灰工装频繁走动,因此二人这一红一白尤为亮眼。
“你等我会儿。”许盛杰把车停靠后,向梁宝珍交代一句便往街边馒头铺去。
没一会儿,便拿着六个馒头回来了。
“吃着垫垫肚子。”许盛杰拿了三个给梁宝珍。
从街口走去街道办估摸有个七八分钟路程,许盛杰两分钟解决完三个馒头,转头一看梁宝珍一小口接一小口才吃完一个。
“这馒头好香。”城里馒头店的馒头比乡下的松软不少,面粉就精细得多,口感自然是天差地别。
“我们胡同口出来有一家味道更好,以后你尝尝。”
“好。”
等走到街道办的时候,梁宝珍刚吃完三个馒头,用手帕擦擦嘴这才和许盛杰一块儿进屋。
=
“同志,登记结婚吗?”办事员看着样貌出众的二人一眼猜到他们的来意。
“是,麻烦你了。”许盛杰把两人的户口证明和资料递过去,看着办事员一一检查询问过,扭头往一张纸上写字。
没过多久,一张奖状样式的结婚证就发到了二人手中。
‘许盛杰和梁宝珍申请结婚,经审查符合《华国婚姻法》关于结婚的规定,准予登记,发给此证。’1
看着一张薄薄的纸,梁宝珍心生感慨,上头两个名字列在一起,代表着以后自己就要和这人共度余生了。
*
月牙胡同在清水街右侧,拐过一条主道往里走便是,里头坐落不少四合院,早年是王侯府邸,后来历经多年浮沉,最后充公,现在是街道办分配的家属院,租给国营厂里职工。
这片胡同在京市算不大不小,从胡同口进入,两侧对称分布着八座四合院,主要是二进和三进的。
许家就在胡同中间的一座二进四合院里,四合院早被改得七零八落,满满当当挤下了十一户人家。
今儿是上工的日子,大杂院里有正式工作的人都出去了,多留着一些婶子在帮忙许家的婚宴。
梁宝珍在梦里曾经看到过这座四合院,对外墙的雕刻花样和影壁的纹路都有些印象。
真正踏足此处时,却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二人从正门走进,刚走到抄手游廊就瞥到一阵寒光闪过,梁宝珍还没反应过来,已经被许盛杰抓着胳膊拉到身后,随后只听到银器落地,铛的一声。
一把泛着银光的碳钢菜刀躺在墙角根,正好在梁宝珍和许盛杰面前两步位置。
“哎呀!你们可别闹了!差点砸到人!”
“那可是菜刀,砍着人要出人命的!”
院里几个婶子七嘴八舌说着话,围着一对正在吵架的男女,场面乱哄哄,张婶儿眼尖看见是许盛杰带人回来,在围裙上擦擦手迎了过去。
梁宝珍刚从天降一把菜刀的惊魂中镇定下来,又觉得自己胳膊有些烫,许盛杰刚刚为了护着自己安全,直接抓上了胳膊,这会儿还没放开。
许盛杰的手掌大,常年训练指腹生出了茧,这会儿贴在白皙柔嫩的肌肤上,梁宝珍觉得有些痒又有些烫。
“小许,这是你媳妇儿啊?”张婶儿只知道许盛杰找了个乡下媳妇儿,没想到能这么漂亮,简直不比城里姑娘差,“哎呦,长得可真俊!”
许盛杰被张婶儿一嗓子喊醒,忙收回手,只有手指上还残留着余温,以及柔嫩的触感。
他从来不知道人的肌肤能这么柔,好像他稍稍使力就抓断梁宝珍的手臂似的,只能卸力再卸力。
“张婶儿,这是梁宝珍,我媳妇儿。”许盛杰低声向梁宝珍介绍,“这是院里西耳房的张婶儿,和我们住得近,走动也多。”
“张婶儿好。”梁宝珍乖乖问了好。
模样又好说话也客客气气,张婶儿对这个小媳妇儿一下便生出不少好感来,再看看这两人站在一块儿,真是瞧着就舒坦,“小陆,彩丽你们也别吵了,这大喜日子瞎闹腾啥。”
二进院里闹哄哄,梁宝珍不禁好奇,探着头望了望,许盛杰看她的模样解释道,“陆哥和程姐三天一大吵,五天一小吵。”
院里人都习惯了,不过这回还扔起了菜刀确实危险。
许盛杰捡起菜刀,叫着梁宝珍一块儿往里去。
两人的两桌喜酒就摆在二进院的院子里,这会儿已经支上了两张圆木桌,许家凳子不够,从邻居屋里四处借借,凑齐了十六张。
灶台就搭在院子通风处,许盛杰表舅正挥着锅铲炒菜,旁边是几个婶子正在劝架。
周云刚把一道凉菜端上桌,回身就见到了孙子旁边的姑娘,俏生生的姑娘,和孙子说了两句话就望向这边,喊了声,“奶奶。”
“哎!”周云望着梁宝珍一双清澈的眼睛,心里满意不已,只觉得孙子眼光是真好。
都说从眼睛就能看出来这人怎么样,周云这辈子见过多少人,觉得确实有几分道理。
“小雅,小伟,快过来,见见你们嫂子!”
许盛雅和许盛伟也没闲着,正帮着家里做事,听到奶奶的话,两人蹦蹦跶跶往外赶,不知道还以为梁宝珍随时会飞走。
“嫂子!”
许盛伟看着嫂子喊得特大声,他嗓门本来就亮,又因为兴奋高昂了不少,许盛雅偎在哥哥身边,只露出半个身子,怯生生喊了一句嫂子。
她不知道嫂子会不会喜欢她,要是嫂子嫌她生病了她就躲远一点儿。
“是小伟和小雅是吧。”梁宝珍拿出包里备好的糖,给两孩子一人发了一颗。许盛杰的弟弟妹妹年龄和梁宝玲相仿,看着二人,她只觉得亲切。
就是许盛雅看着胆子小,她招招手把人唤过来,“我家里也有个妹妹,年纪和你差不多大,以后有机会你们认识认识吧。”
许盛雅点点头,看着漂亮嫂子好像不讨厌自己,悄悄抿了嘴角。
=
“恭喜恭喜啊,小许终于也成家了。”
“以后也不用你奶一个人操持家里,有个能帮衬的。”
“叫宝珍是吧?名儿好模样也好,真是不赖。”
院里邻居纷纷向新人道喜,只有角落里刚刚吵架扔起菜刀的小两口还在闹。
“陆元,你少装!你刚刚是不是看她了?在我跟前还眉来眼去的,你要不要脸!”说话的是住在倒座房的程彩丽,她是供销社的售货员,工作好家世好,人也漂亮,因此是不受气的。
今天她来许家酒席帮忙,却看到自己男人陆元和院里的陈寡妇眉来眼去,当即就对质起来,一来二去便闹大了,甚至顺手抄起菜刀...
“程彩丽,今儿是人家结婚呢,你闹啥闹?有啥事儿回家说去行不?”陆元木着一张脸,脸上青一阵红一阵,抓着媳妇儿想回屋。
程彩丽看看不远处的一对新人,擦擦眼角走过去,爽朗开口,“小许,小梁是吧?恭喜你们结婚啊,今儿对不住,刚说了两句,我先回趟屋,一会儿再来喝你们喜酒。”
梁宝珍看着这位扔菜刀的邻居,梳着一头短发,五官精致,眼神清明,虽说刚吵得狠,可现在说起话来又诚心诚意的,“谢谢姐,一会儿记得来。”
“盛杰,我们先回屋啊,你忙你的。”陆元打了声招呼,和程彩丽一块儿回家去。
而当事人之一的陈寡妇则在一旁磕着瓜子,眼风一扫,带着几分风情。
忙活到快中午,两桌菜终于备齐了。
院里十一户人家一共三十多口人,因着有事儿在外,工作回不来的,还剩下十多口人,挤挤都在两张圆桌前坐下。
“来来来,让我们恭喜小许成家娶媳妇儿了!”老光棍孙志强举起碗招呼众人。
一口酒下肚,邻座的吴凤霞打趣他一句,“孙志强,咋地,你也想结婚了不?”
“快找张婶儿再给你介绍介绍。”
院里就孙志强一个老光棍,年过四十二还没结婚,大伙儿打趣起他不停,他也不饶人,当下又闷了一口酒,“不急不急,得慢慢来。”
“还慢啊?再慢以后你生个娃都得喊你爷了!”
“哈哈哈哈哈哈。”
一顿饭吃得热火朝天,大杂院里许久没有喜事,借着许盛杰这顿喜酒算是偷了半日清闲。
饭后大伙儿又帮着收拾碗筷,许盛杰给表舅包了个红包,倒了谢,转头又给院里众人发喜糖,带着满满的祝福回家去。
*
梁宝珍吃过饭就被周云拉回家里。
“今儿你是新娘子,好好歇着。”周云对孙媳妇亲热得紧,让人回屋休息,“平日大伙儿都互相帮衬,今儿都是还我们人情的。赶明儿你给几个帮忙的婶子送块鸡蛋糕去,也认认人。”
梁宝珍点点头,心知奶奶是特意给自己做人情,让自己在婶子们面前露露脸,送份谢礼搏个好印象。
临出嫁前,宋春花耐心教导她许久,得和婆家好好处,不过许家人口不多,没有太多弯弯绕绕,那就得和邻居好好处,远亲近邻,那都是能互相帮衬的关系。
见奶奶这么用心待自己,梁宝珍心里一暖,更生出几分亲近意思。梁家爷爷奶奶都走得早,早年闹饥荒的时候没捱住,走的时候五十来岁,那时候梁宝珍年龄还小,一个几岁的丫头,这会儿想起来对爷奶的印象已经很模糊了。
周云抓着孙媳妇儿的手进了大孙子的屋。
许家住在大杂院东耳房,一共二十一平米,隔了三个房间出来。
周云一间,许盛杰一间,许盛伟和许盛雅睡的高低床。
此刻,许盛杰原本简单朴素的房间处处透着洋洋喜气,窗户上贴着大大的囍字,原本灰色的床单被褥也换成了红色。
床边放着两个梁宝珍的嫁妆箱子,这是前几天梁宝军抬过来的。
“以前不觉得,现在盛杰结婚了,突然就觉着地方小了些。”周云看看自家房子,琢磨着日后有了曾孙怎么办,肯定不够住。
梁宝珍在乡下的房间大小就堪比这里的两个房间了,更别提自家还有个院子,不过她也知道城里房子寸土寸金,自然比不上乡下宽敞。
“也挺好的,等以后咱们有机会再换。”
要是换做以往,她只觉得在城里有个单独房间就不错,许多人家结了婚的小两口都没个,不过她看过那本书,书里写着,以后什么都发展得快,还能有商品房,装修得特别漂亮,更有钱的还能住上别墅...
“等盛杰忙完回来带你出去转转。”周云拉着孙媳妇的手坐下,刚刚人多事情多,这会儿仔细打量梁宝珍,更觉得孩子眉眼生得好。
“上回我没上你们家去,你爸妈不会怪我吧?”周云一直挂念着这事儿,按理说她作为许盛杰家里唯一的长辈是该上门的,奈何身子骨不允许。
下乡的班车能把她抖散架咯。
“没有,我妈还说呢,您千万别跑这趟,没得累坏身子。”梁宝珍看着许盛杰奶奶,面容慈祥,老太太笑起来眼睛就成了一条缝,许盛雅就随了她。
“我带了些草药上来,到时候给您熬了喝,山上长的,村里看病不方便,赤脚大夫就爱熬这个。”
“那感情好,山上好啊,都是宝。”周云拉着梁宝珍又说了会儿话,有些羡慕梁家一大家子人,人多也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