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 第217节

      这个变脸的工夫,怎么有点熟悉?
    难不成是岩武县村长人人必修的功课吗?
    他轻咳两声:“不用了,直接开始吧。”
    顾璋从村西头的一片田开始,找了把锄头,也不嫌脏的直接走进地里:“这边土比较干,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尽力蓄住天上水,保住地中墒,今年已经耕种了,从明年开始,每隔两三年耕种前或者收获后,都可以深耕一次,隔年浅耕。”
    他随便选了一块距离自己最近的土地:“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压实下层,疏松表层土壤,这样可以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
    他边说,手用锄头一刨,收手腕一压,手臂外转往后一带,避开麦穗,在杂草间隙中托出一条松软的储水暗渠。
    他抬头问村长大儿子:“学会了吗?”这块田就是他的。
    村长大儿子犹豫:“好像会了,我试试。”
    他也抡起锄头,学着顾璋的动作小心尝试,他头一次被这么多人看着,有些紧张。
    不过在顾璋的指点下,还是慢慢掌握了技巧,速度也慢慢变快。
    顾璋见他逐渐上手,又起身问村长他们家:“东西准备好了吗?”
    村长儿媳妇连忙拿出两个袋子,里头装了洗干净的碎蛋壳,还有按照顾璋要求处理过的猪骨头、羊骨头、牛骨头等等骨头:“都按照您的要求准备好了,您看看行不行?”
    顾璋将袋子打开看,随手取出几片蛋壳,对周围田埂边密密麻麻的人道:“残留的蛋液一定要洗干净,里面那层白色的膜也要撕干净,要不然很容易发臭,还会招虫害。”
    他在虫害上加重了音调,更让一双双热切的视线都郑重起来,甚至有些害怕,虫可是会降低产量的!
    顾璋见效果达到了,这才道:“只要处理干净了就没事,所以不可偷工减料。”
    “绝对不偷懒!”
    “种地就是不能偷懒,你偷地一天,地能直接偷你一年。”
    见人都积极应下,顾璋便开始讲这种天然磷肥的加工办法,鸡蛋壳和骨头中都含有丰富的磷元素以及微量元素,还有钙,能很好地制作成磷肥。
    就是过程有些麻烦,这是顾璋能想到最适合刚赤府的法子,其余更轻松地也不是没有,但是更贵。
    花力气、还是花钱,更富裕的永河村村民,早早就在顾璋幼年时给出了答案。
    讲到如何判断该往田里放多少时,顾璋抬头目光扫了一圈,问:“清安村的人在吗?”
    清安村就是距离岩武城最近的村子。
    三道声音几乎是同时响起:“在!”“来了!”“我们在这!”
    顾璋招手让他们过来,指着田里的情况:“这块田的情况和麦苗生长状况,和你们清安村很像,一起听听。”
    清安村村长赶紧探头往田里一看,惊呼:“还真是挺像的,简直跟我们村的麦子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清安村来的三人都觉得受宠若惊,看向顾璋,眼里有些感动:“没想到您这都还记得。”
    旁边围着的许多百姓:羡慕!
    平时距离县城近,本就方便,如今还能被顾大人记住,这是多大的福气?
    顾璋一块块情况不同的田讲解,如何挖储水暗渠,如何追磷肥,制作时的注意事项,最重要的就是追磷肥的量。
    岩武百姓们这才发现,顾大人能清楚记得每一个去过村子的情况,每当有合适的田地,就会喊那个村子的人出来,走近些一起学。
    都记得!
    大伙忍不住感动得泪眼汪汪。
    泪眼汪汪的同时,更多的还是震惊,难道这就是聪明脑袋吗?
    第103章 武职
    薛阳朔风风火火地闯进了正院, 还没到房间门口,张口就喊:“爹!!!”
    火急火燎的势头,差点让薛将军以为有紧急军情, 披上盔甲,手持长枪,龙行虎步的就从卧房里气势汹汹地冲出来。
    “你不是带兵去巡防了吗?可是发现紧急军情?”薛将军面色威重,侧脸上的伤疤都更显几分凶悍,他心中暗道,不应该, 如今秋收未到,匈奴应当不会这个时候有大动作。
    薛阳朔根本藏不住心中激动的情绪, 他语速飞快地说:“不是军情!爹,顾知府可真神了, 厉害坏了, 我刚刚带兵巡防回来, 地里的苗跟去年见到的大不一样了……”
    薛将军听清了事情原委,提起长枪就往自家儿子身上狠狠抽了几下。
    绷着脸训斥道:“多大人了,还半点不见稳重。”
    薛阳朔压根不敢躲, 被这两下抽得龇牙咧嘴,只能嘴里讨饶:“爹, 疼疼疼,您心疼心疼儿子, 儿子在外头巡防,已经月余没好生休息了。”
    薛阳朔作为薛将军小儿子,是头两年到了岁数才来边关的, 彼时战局已稳,只有些小摩擦, 可以说幸运,但也失去了许多立功的机会,但是熟读兵法也让他有许多别的机会,巡防检查每一个哨卡,险关驻兵之间的配合联络反应等等,在顾璋到边关之前,就已经被派出去。
    薛将军还是心疼儿子,收了手,薛将军又道:“你仔细说说。”他最近忙于军务,防备秋收后匈奴可能的异动,确实听说了顾璋连日来回城内与各村,但没时间关注更多。
    薛阳朔性子热烈,眉毛都高兴得翘起来,手舞足蹈道:“和我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见到的麦苗真的不一样。”
    他高高兴兴把自己的发现说完,又竖起个大拇哥:“顾大人是真有本事,爹我跟你说,我老早就看出来了,当年他做龙骨车的时候,我还跟陛下说要多赏赐他些呢!”
    薛将军听完,面上神色不动,但是心里也是高兴的,若田地里的粮食产量真的能提上去,刚赤府百姓的日子好了,他军中自然更安稳,也有更多的新兵。
    至于更多的,比如给军营供给粮草,这会儿是想也不敢的。
    也不知这增产的法子,是不是真的如阳朔说的那般好,最后产量又能提高多少?
    武安大营的将士、岩武城内的百姓们,最近有个热闹的趣事——去村里看麦苗。
    当顾璋听到这个事的时候:“……”
    这活动就跟现代网红地打卡一样,是最为时髦最热闹的谈资,巡逻的军队也就是弯一脚的事,很是方便。
    顾璋这些时日,来往岩武城和各村庄,上午去军营训练,下午研究小书山一样的账册查账,花半个时辰左右研究军营作战,然后在关城门前,出去溜一圈检查一番。
    十几天时间过去,还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尤其是他亲自一片片地指导过的西宁村,变化更是惊人的。
    那些因为好奇第一批去看过的人,回来就连连惊呼,边比划边大声讲着麦田的情况。
    “真是太神奇了,我觉得麦子眼瞧着就精神了,水灵了!就跟饿了好些年的人,突然吃饱了饭,吃够了油水似的!”
    “这话我怎么听着这么耳熟?”
    有人一拍巴掌,一脸恍然大悟道:“这就像是瘦得跟麻杆似的小伙子,入了军营之后,每天吃饱饭,又有油水,还锻炼,就跟牛一样壮起来了吗?”
    这么说的话,岩武城百姓们顿时就能联想出来了,这场景他们熟啊!每年都要见一回。
    “我村里的亲戚跟我说,自从开始用顾大人教的法子起,田里的麦苗就跟小娃娃一样,一天一个样!”
    ……
    有了第一批看过的人回来跟吹牛似的夸了一通,更是激发了百姓们的好奇心,自然也有觉得不信的:“怎么可能?”“又不是神仙施法!”“只听说过几天蔫了,还没听说过反过来的。”
    嘴上这么说,但是这群闹着不信的,反而成了最积极去看的第二批人。
    第一批乐颠颠回来吹了一通的人,双手叉在胸前,昂着下巴等人回来,愣是要看看他们回来是什么表情!
    看到之后,笑得就更嚣张了:“哈哈哈,这下信了没有?我有没有夸大?顾大人就是厉害!”
    三连问砸下来,问得先前嗤笑不信,觉得他们胡说吹牛的人,顿时臊得面红耳赤,破罐子破摔大声承认:“是我没见识,顾大人是真的厉害,行了吧!”
    闹了这么一遭,这些人就升起了一种“怎么能只有我被惊吓”的想法,故而加入“吹牛”的队伍中,就想看看那些倔脾气又嘴硬的人回来是什么表情。
    有一有二就有三,没多久岩武城的百姓、武安大营里的将士们,心中是真的升起了期待,想看看今年秋收时,粮食产量到底会提升多少?
    “顾大人可真有本事,宁都小农神还真不是白叫的。”
    “要是真成了,前头那个宁都就要去掉喽,到时候怕不是全天下都要争取顾大人去他们那儿任职。”
    幸好顾大人选择来他们刚赤府,许多百姓心里都不约而同地升起庆幸的想法。
    热闹动静大了,不仅是岩武百姓,连安岳县等三县百姓、地主乡绅老爷们,也都被消息吸引来。
    有的根本等不到顾璋派衙门的官员前去,就自己收拾包袱,成群结队地往岩武这边来,个个带着农具砍刀,连流窜的匈奴骑兵都不怕!
    还有在安岳府,不愿意前往岩武的府衙衙役,这会儿都被家里各种沾亲带故的亲朋好友催促,赶紧去学手艺啊!
    消息传得远了,传得多了,就会慢慢变了模样,等岩武麦田的情况传遍刚赤府时,不知怎么就变成了——顾大人乃是农神转世,身怀神仙之水,挥手能运出仙力,才能让产不出粮食的土地,变得肥润丰沃起来。
    听到这个传言百姓们纷纷惊叹不已,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不信的话,自己去看看岩武附近一天一个样的麦田呗,麦田就在那儿又没有挪走。
    无论百姓、还是商贩,亦或者兵卒们都说得信誓旦旦,分析来分析去,觉得即使不是百分百,顾知府是神农转世,身怀神仙之力的事情也是十有八九。
    等后来顾璋听到:“……”
    可真是谢谢了!
    顾璋一路当官过来,还真没正儿八经遇到什么难事,这会儿却被刚赤百姓给弄无语了。
    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以后他被传有三头六臂,都不是没可能。
    顾璋气呼呼地给友人们写信吐槽,让兄弟几个给他评评理。
    最好能出个主意,把这股嚣张到敢在他头上点火的迷信气焰,重重打灭!
    顺便又给《十万个为什么》版块写了一封投稿——为什么墓地中会有鬼火?
    必须打击这股什么都往鬼神上想的风气!
    ***
    岩武县衙。
    宗乡最近忙得脚不沾地,一直到今天才抽出时间,他来找辛少昌道:“辛大人,顾大人真的不一样,我听他口风,后头能增产更多,远远不止现在这么点,指不定能翻番!”
    “什么?”
    辛少昌悠哉给自己摇的扇子都吓掉了,打翻了旁边的茶杯,茶水溅了他一身,他却不在意,只是直直地看着宗乡:“此话当真?”
    宗乡:“自然当真,我这些天跟着顾大人跑,他是个做实事的,也从不说大话。”
    宗乡是辛少昌亲自选进县衙当师爷的,他一直忘不了,当年那个满怀热诚,干劲满满地想在边关干出一番政绩的俊朗青年。
    宗乡道:“指不定您跟着顾大人干出政绩来,能升迁,回靠近家乡的地方当官。”
    听到回去,辛少昌顿时有些丧气,二十多年了,他都四十多岁了,还能回哪里去?
    谁还记得他辛少昌?
    岩武县令的职位仿佛是个鸟笼子,待得时间久了,失了气性和飞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