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84节

      灯笼摊这里,只看一名壮小伙不顾旁边顾客们的异样眼神,正在手舞足蹈的比划,声音里发出“啊啊啊”的动静。
    又急的抓耳挠腮,忽然抢过掌柜手中记账的笔本,写下这一阵和高铁头他们苦心学来的蹩脚字体。
    掌柜的连猜带懵看懂了,小伙子是要提前将银钱付了。
    然后让他在大年三十的清晨,将十二生肖的灯笼按照地址送到城西的一户人家,就说是宋姑娘所赠,还写着不让告诉奶?
    祝新年好,笑口常开,过年了,要做六个菜的。
    绸缎庄里,宋茯苓和宝珠压根就没发现四壮不见。
    因为她俩眼睛不够使唤。
    宝珠买了一些零散的缎布条,想着在过年关店前,给马老太和田老太做两个抹额。到时过年的时候围上受儿孙们跪拜,看起来能郑重一些。
    她也没个什么长辈,也没父母孝顺,就想着给那俩老太太做吧。
    给她哥大德子买了好些棉花,买了一整块厚麻布料子,给做个新棉裤。
    小丫头挺会过日子,啥也没给自己买。其实她手里是攒了些银的,但是她想着,一个是她才离开齐府并不缺衣裳,一个是娶一个好嫂子将来要花不少钱,好样的嫂子,自然要花的礼钱多,谁知道手里这些够不够?都得攒着。
    再看宋茯苓,被宝珠一比,那就是个败家的。
    买的多也就算了,她还买不实用的。
    “哇,宝珠,你看,这绣鞋好看。”宋茯苓又爱不释手上了。
    还在心里吐槽她奶:
    奶啊,你看看我挑的这个多实用。
    这不就是靴子嘛,只是下面是绣鞋,绣鞋上面缝出到小腿肚长短的夹棉花的布,不像现代靴子那么硬挺,只是棉,脱下来自然是耷拉下来的,但是那也不灌雪不透风不是?再说古代女人裙子长,也压根露不出来这部分。
    宋茯苓手中的是深蓝色绣鞋,上门绣的是祥云似图案,就是上面套小腿肚的棉,也绣着两朵云彩。绣的极传神。
    脑海里闪过钱佩英捧着她绿色绣鞋一脸稀罕的模样。
    宋茯苓问店家:“这双鞋多少银钱?”
    “四两二钱?”
    宝珠也被价位吓一跳,先小小声道:“小姐,你是不是选中店里最贵的一双啊,”又急忙道:“掌柜的,这是对面马老太糕糕兴兴店的东家。”
    “东家?马老太是你啥人?”
    宋茯苓一歪头:“我祖母。”
    “噢,那我给你算便宜些,你看中了嘛?”
    宋茯苓想了想,这个一定要买,也一定要由她来买,老妈古代之旅的第一双绣鞋。
    “看中了。”
    然后宋茯苓还看中了好多,月牙白刺绣蝴蝶裙子,还有一条散边到脚面的长裙,大摆的那种。
    她都能想象出来,自个要是在家转圈,裙摆都会飞扬起来。
    还有一双月牙白的小白靴。和她给老妈买的那双绣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穿上长裙后,看起来是只穿双绣鞋,但是上面还有一长截箍住小腿肚的月牙白棉。
    可最后她也只是看的欢,没买,倒是拿起的是一个棕色小帽子:“掌柜的,这个多少银钱,五岁的小娃能戴吗?”
    宋茯苓手中的帽子,像她以前看电视里那些小地主扣的小帽子,帽子上都戴着大钱。
    她想象着要是给弟弟做一件大钱长袍,扣着这小帽,小帽后面再编条小辫子,应该能挺好玩。
    而且她弟可喜欢戴各种帽子了。
    当四壮匆匆忙忙赶回来时,发现小小姐就没买完呢。
    最后,仨人在终于要回点心店前,宋茯苓又跑到老白家的点心铺子里,稀奇地东瞅瞅西看看,临走时买了“白胡子”。
    白胡子就是这里老百姓的一种叫法,其实就是现代的龙须酥。
    唔,好吃。
    “奶,我回来啦。”
    “嗳呦,这是买么啦?”马老太急急忙忙迎上前。
    田婆子在宋茯苓脱掉斗篷后,笑的露出豁牙:“嗳呦,咱家胖丫,今儿可真是俊俏得很。”
    “老田,你看看,我就说吧,还是你有眼光。”
    宋茯苓还没等张嘴呢,门又被人推开了,小全子出现。
    “送么?送蒜?”
    (//)
    第四百零一章 进城的丫(二更)
    驾。“捂着棉头套的马老太,眯着被风雪迷的眼,有些不放心的一边赶车,一边回头看身后跟的骡子车。
    身后跟着三台骡子车。
    那几台车里装着好些蒜,装着她小孙女和蛋糕店里的小高小王小宋。
    本是该让这些人坐在自家牛车里的,但是今儿个马老太买了好些黄纸。
    她自个驾的这台车里,装着一车会为死人烧的纸和上供会用到的烛台等东西。
    而家里另一台车里,固定的每日要拉蒸笼,仨人坐在外头,俩人在里面把住蒸笼。
    最近店里忙,家里来了王忠玉和大郎他们几个男的,都在那台牛车上。
    就这么的,小孙女就上了装蒜的骡子车,那几台骡子车都是来自国公府城郊庄子的。
    “驾。”马老太吸了吸鼻子。
    每日赶车往家回是最遭罪的。
    这个时辰一点阳光也没有,干冷干冷,路上灰滔滔的那个黑,说彻底黑还没有完全黑透,冷冽的北风那个吹。
    像今日才出城不久,雪花又飘上了,雪沫子直往眼皮里刮。
    田婆子也坐在赶车的位置上,她和马老太一边一个,戴着大棉手套抢缰绳:“来吧,我赶一会儿,你在手套里活动活动手指。”
    马老太给了她,冲旁边离她不远的另一台牛车喊:“忠玉啊,慢着些赶,飘雪了,地上哪里有冰看不着,宁慢些回别翻车。”
    王忠玉倒是没太冷,男人火力旺:“晓得了大娘,你们也慢些,一会儿再黑就点火把。”
    马老太又趁机回头,其实即便探身看也看不着啥,但是她惦记,那骡子车里也不知冷不冷。
    冷啥呀,宋茯苓被蒜袋子挤在一起,想动弹都动弹不得。
    这谁呀,谁干的活,系袋子还没系严实,撒出半袋子蒜,呼啦啦随着车晃都撒在了她身上。
    之前,宝珠说过她香,还问宋茯苓擦得是什么呀,感觉比陆三小姐都香,是那种一抬手一转身间飘得淡淡香味,很好闻。
    上车前,高屠户大儿媳也嗅了嗅鼻子说过:“胖丫怎这么香呼呼的。”
    宋茯苓:这回,来,你们再闻闻,身上除了蒜味儿没别的。
    宋茯苓有些后悔,为什么不坐好马车回家,在那车里能喝热乎喝茶,甚至都能拖鞋盖着皮毯子,抱着小火炉躺车里看书,她找奶奶干什么啊。
    在瞧眼下,黑嚓嚓的车斗里,压根不敢乱动,怕一屁股坐碎蒜头,动作稍微大点儿,掉她身上的蒜就哗哗往下掉干皮子。
    和早上来时的待遇简直天差地别。
    没等过桥呢,家里这头的人,就发现好些台车回来了。
    因为近两日,宋阿爷又组织金宝以上的半大娃子们,将好不容易拉回家里的大石头,又折腾着用爬犁往外拉。
    拉石头要做什么呢。
    要从自个家大门口,一直到河边,搭那种用石头做的到膝盖高的石头灯,说白了就是用石头块围起,给里面的火光挡雪挡风,到时好在里面点上灯油。
    十几米远一个,整出一条用石头灯做成的路。
    从二十九开始点燃,一直点到出正月。
    做这个,一方面是方便于家里人来回出入,天黑能有个照亮的,家里过年不能挂红灯笼,也有用这个代替的意思。
    一方面是要过大年了,要弄出一条亮堂的路,告诉老祖宗们,告诉那些离去的人,他们现在这伙人家在哪里。怕路太黑,那些人寻不到回家的路。
    宋阿爷是很信这个的,所以这两日就一直在忙这些。
    包括让马老太大手笔买的一整车的黄纸,回头还得组织妇女们叠金元宝,都是公家钱买的,回头给马老太能报销的那种。
    宋阿爷就让小子们先别堆石头啦,去桥边迎一迎。
    而此时河边的村里人,也在大声和马老太她们打招呼。
    在村里人眼中,牛啊,这老太太,得老有钱了。
    瞧着吧,村里现在已经打赌开春后,那伙人到底能盖多少间青砖大房啦。
    别以为他们不知道,那伙人不止有四家点心店,最近这段日子更是出出进进,外县酒楼也进村买货,张嘴就打听宋福生。
    可见那伙人还有一个大买卖,瞧那个忙乎劲儿,应是也不少挣。
    钱佩英听到动静,举着火把带小跑的迎过去,先问老太太,胖丫呢,老太太一指骡子车,米寿嗖嗖嗖超速奔了过去。
    钱佩英还没等看到她闺女影,就闻其声道:“嗳呦,小弟,你给姐鞋拽掉了,我在这呢。”
    钱佩英将火把递给米寿,给女儿从蒜袋子里扒拉出来,又给高屠户大儿媳搭把手。
    虽然宋福生也很着急想上前瞧瞧闺女,走一天了,咋样。
    但是他身上系着围裙,在忙着付钱。
    “你听我说,小全子,将这银钱拿回去给顺子,就说是我说的,一码是一码,我们去别的地方买蒜不也得花钱?这就很感谢了,现在是想买都买不到。你拿回去,啊?”
    说完,宋福生硬将钱袋子塞给小全子,招手叫人往下卸蒜袋子。
    宋茯苓从回了家,就开始和各种人说话。
    太爷爷神神秘秘地问过她:“去一次就中啦?教明白啦?”
    老爷子听顺子早上含糊说对打仗有好处,就挺重视这个事。
    虽然他不懂弄个台子,上面摆着假山假水怎么就能对打仗有好处了,但是他还是希望真能帮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