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038页

      袁慕却冷笑了下:“自幼习武,剑术是一定会学的。只是他平常不用,你可能不知。他杀我袁氏子嗣,要付出代价。”
    “我也希望凶手付出代价。”薛湄道,“如果安诚郡王不是凶手,你岂不是让凶手逍遥法外?”
    “你如何断定不是他?”袁慕再次看向了她,目光里已经带了警惕和不满。
    “动机。”
    “什么?”
    “我想不到安诚郡王动手的原因。他和袁芩、三公子才见过两面,什么仇恨值得他杀人?”薛湄问。
    袁慕:“……”
    第819章 是不是被误导?
    袁慕暂时被安抚了。
    第一是他想不到自家弟妹跟萧明钰有什么仇怨,让萧明钰痛下杀手。
    哪怕萧明钰想要他们死,也不会选择刚刚见面,留下证据和把柄的。
    安诚郡王生意做得那么大,他不至于如此草包。但家属悲伤过度,就不会想这么多,很难理智去考虑。
    袁慕觉得:“背后凶手算计人心的本事过人。如此说来,安诚郡王只有五成的嫌疑。”
    第二,袁慕对薛湄有些不一样的情愫,薛湄的话对他很有份量。换作旁人这样说,他可能听不进去。但薛湄说,他能认真思考。
    况且,袁芩还活着。
    袁芩脑子嗡嗡的,什么也想不清楚。这个时候,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依靠自己信任的人。
    她信任薛湄,薛湄让她说什么,她就说什么。
    她知道薛湄不会害她,也不会害三哥。
    无条件对薛湄的信任,让袁芩开始装傻。她想起三哥的时候会哭,但大部分的时候她都在昏睡。
    袁慕则出去打探,自己弟弟和妹妹在京城这不足半年的时间里,到底是得罪了什么人。
    官府也在等袁芩,然而也要给袁家和朝廷交代,几次审问之后,把萧明钰下了大牢。
    萧明钰是唯一的嫌疑人。
    除了他,旁人既没有动机,也没有机会。
    梁国使臣们自然要抗议。
    “有人想要破坏两国结盟,此乃大阴谋,还请陛下明鉴。”梁国使臣们道。
    朝中的人,果然往深处想。
    安诚郡王的行为,如果他不是得了失心疯,就存在极大不合理。
    故而,他是被人陷害的可能性很大。
    这件事牵动了大家的心。
    皇帝也在等。
    直到第十日,袁芩终于能上堂作证。
    “……那人进来,身上有一点味道,像是地窖里带来的,可能是藏在地窖里很久了,但衣裳簇新。”
    “他剑法好,突然发难,当时我三哥……三哥他……”
    袁芩在大理寺的大堂上,提到了往事,哽咽难言。
    她是被人抬进来的,但看得出精神头还好,人也是清醒的,就是还不太能走路。
    说几句话,她又开始哭。
    哭罢再说。
    大理寺卿受了袁家的打点,没有为难袁四小姐这么个可怜人,任由她哭哭说说,把那天情景讲述一遍。
    “是萧明钰的脸,但不是他。”袁四小姐终于说到了最关键的地方。
    围观的人都是一愣。
    萧明钰是主要嫌犯,此事已经定了十天了,也关押了萧明钰七八日。
    酒楼的掌柜、伙计也作证,那天除了萧明钰,没有其他人上楼。
    他们也没留意到萧明钰是何时下楼离开的。
    袁四小姐是人证,她当时就在房间里,她最清楚不过。她刚刚倒下的时候,还说了安诚郡王,现在却又推翻了自己的说辞。
    “如何肯定不是他?”大理寺卿问。
    袁芩:“那人个子不高。我素来欣赏男子高挑个子,所以他一进来,我便感觉不对劲,盯着他看了一瞬。
    他不说话,衣裳也像是偷来的,不太合身。他一进来就动手,当时很危急。我刚刚受伤的时候,对丫鬟说过凶手是他,那时候情急……”
    薛湄让袁芩在不清醒的时候,不要胡说,袁芩听了。
    待袁芩彻底清醒过来,她沉思半晌,告诉薛湄说:“凶手不是萧明钰。”
    凶手的种种不对劲,是她看在眼里的。当时跟丫鬟那么说,是因为她以为自己要死了,临死前得留下一点线索。
    她没力气说太多的话,也没力气解释,只能说丫鬟记得清楚的。
    所以,简洁为主。
    哪怕萧明钰不能翻案,总算有个人给她和她哥哥的死负责。
    袁四小姐的证词,让此事掀起了巨浪,成了京城街头巷尾的谈资,袁家在十几年后再次出现在京城百姓的视野里,却是以这种惨烈的方式。
    “论起望族,当年袁氏排第一。袁氏家主声望,都在陛下之上了,也怪不得陛下容不下袁氏与袁皇后母子了。”
    “这才几年啊,落寞得如此厉害了。”
    “十几年了,小地方磨了他们的利爪,落地凤凰不如鸡。”
    虽然袁芩作证了,可大理寺卿并没有放过萧明钰。
    这一届的大理寺卿是个特别擅长断案的官员,他觉得袁芩的证词不可靠,因为人经历过大悲大痛,她的脑子可能会欺骗她。
    这位大人一共在十四个州府做过县官,任职三十年,经历过两次灭门惨案。
    那些幸存者,都有这个问题:明明当时发生在他们眼前的事,他们事后却无论如何也描述不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