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页
被重重保护在正中的耶律延禧见此情形,顿时回想起昔日被完颜阿骨打支配的恐惧,又一次被吓得心肝俱裂,当即下令大军回返南京,竟把前锋精锐部队扔在身后,再不肯管了。耶律淳劝阻无果,又不能违抗皇帝的命令,只能挥泪跟随,心中更是绝望不提。
此役之后,辽军失了白沟阵地,就此退回燕京城内,紧闭城门,任凭宋军如何叫阵,就是不肯开门。不过,种师道倒也不慌不忙,而是安排好人手,一方面将燕京城团团围住,一方面令呼延灼带兵前往西京——辽东京、上京两都已失,中京有金人牵制,自顾不暇,若要有支援,最有可能是西京来人,而西京主力若出,岂不正是奇袭的好时候?
宋军在打什么主意,耶律淳看在眼里,自然也不是想不明白。他心中十分彷徨,不明白事情怎么就到了这一步,再看耶律延禧,或许是觉得,自己只要龟缩南京不出,便出不了事,他非但没有洗心革面,重头做人,反而放纵自我,变本加厉,行事越发肆无忌惮起来,甚至还对众臣大言不惭道:“我等城门紧闭,只管待在城内,宋军又能耐我如何呢?”
宋军能怎么样?
两个月以后,从斥候得知燕京的粮道、水库,俱被宋军占领,耶律淳明白南京已是不保,再这样僵持下去,他们就算不被宋军杀死,接下来也会被活活饿死在城中,若想活命,就只能趁着己方还有一战之力的时候,突围出城,将宋军打退,或者至少夺回粮道,方才有战胜之机。
他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耶律延禧。皇帝呆坐半晌,正当耶律淳担忧他又要作妖的时候,对方点了点头,用一种古怪的语气开口说道:“那就依爱卿所言,准备突围吧。”
——耶律延禧当然也有自己的想法。
之前上京被金人攻下了,他就跑了;如今眼看南京也要保不住了,他为什么还要留下来受罪?
只是宋军出人意料的凶悍,让他心生畏惧,如今耶律淳提出突围,却是提醒了他,让他有了一个绝妙的想法:何不趁皇叔带兵突围的时候,自己带人从燕京后方溜走呢?这样,宋军的视线,都集中在前方耶律淳的身上,不就确保了自己的安全了吗?
至于接下来去什么地方……西京!西京大同府不还好好的吗!
作者有话要说:不得不说,亡国之君真是各有各的傻叉啊。
第99章
不管辽方主事人各自心怀着什么样的鬼胎,在遥远的汴京城内,朝堂上又一次因为战事吵上了天。
原因很简单——在李世民快乐的上了战场之后,他的身份自然就瞒不住了,毕竟随种师道出征的禁军,有不少人都跟太子混过,对他那手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的惊人箭术,至今仍是记忆犹新呢。
消息传回京城之后,许多大臣忧心得就好像太子顷刻之间就要没命了一般,各式各样的谏文如同雪花一片飞来,迅速堆满了官家的御案。
不过这个时候,太子身为独生子的优越性,就十分直白的展露了出来。尽管从原玄都口中得知儿子此时正身处战场的消息时,官家差点没被吓得闭过气去,全靠原玄都用金针护住了他的心脉,才没造成最可怕的后果,但即使如此,看到有人上书太子的不是,还是让他感觉愤怒不已,随意寻了个由头,便将人贬出了京去,在朝堂上与群臣争论时,也坚持说是自己让太子去带兵的,毕竟,他既是太/祖、太宗的后裔,又岂能有畏战的道理?
当然私底下,他其实是最想要太子回来的人,不仅迅速在自己的寝宫里设起了佛堂,并且真的日日虔诚的拜起佛来。即便如此,他也一连做了好几日的噩梦,每一场梦境之中,都无一例外是太子惨死沙场、马革裹尸的可怕景象!
而官家之所以没有将这一想法付之行动,是因为原玄都开口劝住了他:“太子此番私自离京,委实少不了令人诟病,但此事,也绝非没有利处。眼下辽五京已破其二,契丹人全然到了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太子只需在种帅的帮助下立下些许战功,岂不就有了能够匹敌昔日太/祖、太宗皇帝的威名?等到那个时候,再唤他回京,也算不得多迟,毕竟,太子乃国之重器,种帅与几位将军难道能不顾忌他们家满门的性命和清白的名声吗?”
这话说的也是有理,毕竟世上的人,又有谁不爱惜性命和声名呢?官家心下稍安,但再看向原玄都的时候,不由又平添了几分不满:“我儿把你当做亲兄弟一般,凡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你,可你……他如今身处这样危险的境地,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可朕怎么觉得,你半点都不担心他呢?”
原玄都心道李世民刷过的虎牢关副本可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最难刷的副本之一,而且居然还打出了王世充窦建德两王共亡这种高难he,打个辽国对他来说就跟玩似的,不管怎么想,应该担心的都是李世民的敌人,不是李世民自己吧!
当然这样的话,他也没办法对皇帝说,主要是说了对方也不会信,因而只能故作认真的说道:“太子殿下离京之前,我就已经在佛祖面前发下毒誓,若是他不幸战死沙场,我立刻就会追随而去,为他殉葬,天地可鉴,生死无悔。官家,把我困在这里的,可不是在下胆小怕事,自愿远离战火,而是太子殿下的孝心——是因为他对我下了命令,必须留在皇宫中保护你,所以,这段时日,我都不会离开你半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