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宅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168页

      元机子闭目不动:“此乃天机,且看吧!”
    虚明顿时冷静下来,师叔的卦相不会出错,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
    良久之后,营帐里发出一声长叹。
    动乱的消息,传进了虞幼窈耳里,此时她已经回到了锦园春。
    与扎莫赫一战,为北境迎来了一段休养生机的宝贵时间,因双方战事进入胶着状态,殷怀玺也实在舍不得虞幼窈留在军中吃苦,在端午节过后,就派兵护送她回了锦州。
    虞幼窈不想回来,但也知道,军中的一应庶务,皆已步入正轨,自己留在军中,也帮不上什么忙。
    之后的一年多,两人一直处理分隔二地的境况。
    虞幼窈自己也没闲着,
    辽东接收了二百多万难民,土地多为开荒,十分贫瘠,除了番薯也种不了其他作物。
    番薯解决了温饱问题,接下来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北境缺乏物资的窘境迫不眉睫。
    虞幼窈与庄上责试种作物的老农们一起研究农书,最终把目光放到了绿肥上。
    大周朝重视农商,对提高作物产量的肥料也相当重视。
    绿肥就是其中一种,距今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大周朝比较普遍的绿肥,有苕子、紫云英、三叶草等植物,多生长在南方一带。
    虞幼窈在晋代的《广志》中,发现用苕子作绿肥的记载,书中说:“苕草色青黄紫花,十二月稻下种之,蔓延殷盛,可以美田,叶可食。”
    北魏时,苕子作为绿肥已经十分广泛,据《齐民要术》记载:“为春谷田,则亩收十石,其美与蚕矢熟粪同。”
    绿肥的效果,与各种粪类同等。
    苕子在南方作为绿肥,十分普遍,辽东这边并不见有,主要还是地广人稀,农业也不发达,没人重视这一点。
    虞幼窈也发现,南方主要种植的光叶苕子,比较喜欢湿润环境,并不能在辽东一带种植。
    之后又在一本《北方地物志》上发现,华北一带有一种毛叶苕子耐寒,耐瘠性很强,适应性较广,对土壤的要求不严,砂土、壤土、粘土都可以种植,且生命力旺盛、顽强,不与其他农作物争营养,兼具改善土壤、肥养土地、保持水土、抑止杂草等优点。
    虞幼窈写信将这一发现告诉了殷怀玺,还在信中感慨道:“果然,人还是要多读书,才能多长些见识。”
    若是她一直对农书农事感兴趣,也不会发现华北有一种毛叶苕子,可以在辽东种植?!
    虞幼窈当即派人去华北一带,收购毛叶苕子的种子。
    毛叶苕子在华北一带如野草一般,漫山遍野到处都是,种子的成本十分低廉,在当地衙门的帮助下,几乎没怎么花钱,就收购了一大批。
    于是,虞幼窈与州府衙门合作,要在北境全境推广毛叶苕子,并给叶枭慈去信一封,uu看书在信中提及了毛叶苕子的种种好处:
    “……秋收之后,田亩荒耕闲置时,间种毛叶苕子,可以耐寒越冬,作为绿肥,养护土地;”
    “收获的大量苕子鲜草,可用于畜牧,有了大量的鲜草,辽东一带的畜牧,也可以大规模扩大;”
    “大量的肉食、羊毛、鲜奶,甚至牧马,不仅可以尽快改善辽东百姓们的生活,还能供给军中作为军需;”
    “如此一来,就可以彻底解决辽东一带物资乏的窘境,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望叶大人三思。”
    叶枭慈也是有见识的,总觉得自己身为一州父母官,竟不如韶懿长郡主一个女流有胸襟,顿时心情有点复杂,也有点羞愧。
    他忍不住跟幕僚们感慨:“人生三大憾事,一憾海棠无香,二憾鲥鱼多刺,三憾韶懿长郡主非男儿身。”
    ------题外话------
    我老家就有绿肥草莓,走的是高端水果路线,在草莓园里种上苕子,然后把草莓种在苕子里,不用任何无机肥和粪肥,干净,纯天然,绿色,无污染,他们家的草莓园,厉害到了什么程度呢?就是每年草莓一成熟,各种豪车,不畏路途遥远,拖家带口来摘草莓,听说还有明星,草莓园不对外开放,所种的草莓都是内部销售,不走市场,这个人就是利用老祖宗的智慧,暴富了~
    第1034章 时也,命也
    幕僚也是叹赞不止:“就这份济世胸襟,焉知虞氏族,不出第二个“六朝第一相”?”
    第二日一早,叶枭慈就张榜将毛叶苕子的好处一一例举,并且表明衙门要与韶懿长郡主一起推广毛叶苕子种植。
    消息一经传出,整个辽东都疯了。
    在闲置的田地上,洒上毛叶苕子的种子,不用管就能活,不仅可以食用,还能肥地,提高作物产量,养家里的牲畜,何乐而不为?
    秋收之后,辽东就掀起了一股种植毛叶苕子的热潮。
    效果也是十分喜人。
    毛叶苕子是跨冬作物,长得快,到了第二年春季,辽东的畜牧业,明显比年前增长了三成。
    毛叶苕子比一般牧草更鲜嫩,无论是牛羊驴马,都更喜欢吃毛叶苕子,吃毛叶苕子的牲畜,明显长得更肥壮。
    等到了秋收,大豆的产量比往前提高了三成,高梁、玉米、冬小麦、棉花等作物,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作物产量提高,也带动了辽东一带的农业发展。
    --